“中國石都”山東萊州500萬方石材礦渣評估完成,即將清運!為全市石材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
無人機航測遙感、照片實時回傳、三維空間立體建模……6月9日,在柞村鎮西朱宋村的廢舊礦山現場,市財政局組織工作人員正在使用無人機進行廢渣資源航測取證,通過低空遙感影像獲取技術,將照片傳回電腦建立起三維立體模型,最終完成數據信息整理和測量確認。
“這次全市礦山廢渣資源確認范圍涉及了柞村鎮、郭家店鎮、虎頭崖鎮等三個鎮的27個區域40余處,工作量比較大,為了順利完成任務,財政局根據市委、市政府石材產業整合工作推進專班工作部署,牽頭組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稅務局、相關鎮街等單位,會同專業航測機構成立了市礦山廢渣資源評估確認工作小組,抽調專門人員以先實地測繪后現場確認模式,進行了評估確認工作。”市礦山廢渣資源評估確認工作小組負責人李青海表示,整個評估工作分為兩個小組推進,第一小組為航測小組,主要進行溝通協調、現場航測,資源位置坐標確認和數據統計,數據處理完畢后轉交第二小組;第二小組為確認小組,于次日根據第一組的數據,到現場與產權人進行最終確認,簽訂評估確認表。
一直以來,萊州石材產業聞名中國,是引領我市經濟發展的一面旗幟。為加快推進全市石材產業轉型升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著力建設綠色生態礦山,市財政局積極采取“5+2”、早出晚歸,協調相關村委(合作社)和(原)礦山企業主等方式確保了任務的及時完成、數據的真實有效,為下步稅收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征稅依據,也為采礦權的順利出讓奠定了基礎。
目前,評估確認工作已近尾聲,全市累計確認礦山廢渣資源達500萬立方米,其中,郭家店鎮47萬立方米,虎頭崖鎮67萬立方米,柞村鎮386萬立方米。待礦山廢渣資源評估確認工作完成后,由相關部門和鎮街進行征稅和督導清運,以推動下一步礦山資源綠色開發和廢棄礦區的恢復治理,為全市石材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
持續擴大“中國石都”品牌影響力。關于萊州石材產業,最新消息來了!
萊州石材資源豐富,根據國家地質部門探測,萊州可開采石材總儲存量30多億立方米,占全國儲存量的1/10,有山東白麻、櫻花紅、晶白玉等20多個品種。以硬度好、色澤明快和無放射性元素而著稱。
2003年4月被中國石材協會正式命名為“中國石都”,依托資源優勢,萊州的石材產業蓬勃發展,形成了礦山開采、板材加工、異型加工、工藝雕刻、石材交易等完善的產業體系和空前的產業規模。
全市擁有石材企業3000多家,年開采石材荒料近50萬立方米,年加工板材2500萬平米,雕刻品及異型石材15萬余件,已形成蔚為壯觀的百里石材長廊。萊州石材曾在人民大會堂、天安門廣場、中國軍事博物館、北京世紀壇和亞特蘭大奧運會藝術鐘塔等著名建筑中展現風采。近年來,萊州石材加工和理石雕刻出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大小石材加工廠、雕刻廠遍布城鄉,柞村鎮和夏邱鎮的“石材長廊”綿延數十公里,蔚為壯觀。從業人員8萬多人,全市4000多名石材經紀遍布大江南北。石材產品除供應全國各地,還銷往20多個國家和地區。山東萊州石材工貿基地以萊州市為中心,包括煙臺、平度、威海、榮成、青島等地區,擁有進口板材生產線8條,年產板材600萬平方米。石材產業是山東建材工業的主要產業,石材出口創匯、規模工業產值、產量在全國僅次于福建,居全國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