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走訪石材企業時,無意中得到一個信息,膠水產品賣得最多的總是那些最低端、見效最快的產品,而這些最低端的產品都流向了一些中小微加工廠。由于中小微石材加工廠數量多、產量大,如果這些企業還一直停留在低品質產品加工階段,就會影響整個行業的品質和聲譽,所以石材行業的整體品質要從小微企業抓起。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石材行業中小企業數量占總數量的95%以上,其中,中型企業占不到4%,產量僅占全國總產量的10%,大型和特大型企業屈指可數。這也就意味著,作為石材行業主力軍的小微企業,正成為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
沒有品質,何來壯大?在新常態下,石材行業轉型升級的重點,一定是要抓住產品質量這個“牛鼻子”,這是毋庸置疑的。2020年年初,華潤石業召開全年戰略大會,將2020年定義為華潤的“品質年”,向在場的所有員工強調了品質的重要性。事實上,自2017年以來,華潤為保證品質,就在行業率先實行了“7S”管理,將每個生產細節仔細打磨了又打磨,從而鑄就了“選擇華潤等于選擇品質”的美談。
無獨有偶,昨日,上海堅睿實業總經理郭炳生在朋友圈分享了一個高端客戶只選最貴的案例。他寫道,深圳一位同學家里要裝修,咨詢他大理石怎樣才叫好?價格多少合適?他給了一個自認為中肯且合理的建議。令他出乎意料的是,同學二話不說,直接花最貴的價錢定了最高端的產品。
小微企業也能做出好品質。南安官橋一家名為銳豐源石業的企業,深加工車間僅8000平方米,但管理完全參照大型公司環球石材的運營模式,產品質量在深加工領域小有名氣,承接各種工程板、臺面板、雕刻、石線、弧板、異形線條等多種類型石制品,成為業內眾多知名房地產、裝飾公司的戰略合作伙伴。
由此可見,好品質不愁賣。同時,也印證了一種現象,低端的生意越來越難做,越高端其實越輕松。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們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從需求結構變化、消費升級、技術積累、金融風險、資源環境壓力等方面看,想要保持經濟高速增長恐怕沒那么容易。在這一背景下,高質量的產品才會有更強的市場競爭力,才能為企業贏得市場和收益。否則,低質產品不僅為消費者所唾棄,也會造成資源浪費和整個社會生產過程中總成本的增加,使經濟社會發展付出高昂代價。
從消費角度來看,隨著居民收入的增長,消費需求的不斷升級與多元化已是大勢所趨,公眾對產品質量的要求也水漲船高。在價格水平差距不大的情況下,產品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消費者的購買決策,關乎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與文化需求的滿足,更關系到內需潛力能否被有效釋放。可以說,實現經濟結構優化升級、釋放內需潛力,提高產品質量也是重要途徑。
此外,產品質量也是提升中國產品國際競爭力,實現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關鍵。這就需要傳統石材企業牢牢抓住產品質量這個“牛鼻子”,堅持走以質取勝之路,最終實現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