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侯最近有點煩惱,他的水刀拼花加工廠已經4個月沒有訂單了。
二十四年前,來自溫州的老侯因緣巧合接手了水頭一家水刀拼花加工廠,他和老婆兩個人從最基本的辨認石材開始學起,從一家小小的水刀拼花加工廠發展至今,已擁有多個不同類型的加工廠。而在2019年,老侯將其余幾個加工廠全部出租,僅留下水刀拼花加工廠繼續接單生產。
2020年這場來勢洶洶的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步伐,從1月底放假到現在,老侯的水刀拼花廠僅接了國內的幾個小訂單,有的詢價完就再無回復?!艾F在有幾個訂單,對方下了單卻一直沒有把石材拉過來,一問就說工程方沒打款,他們不敢貿然買石材,項目只能一拖再拖。”無奈之下,在保證訂單完成的情況下,老侯只能讓廠里的工人上一天班休一天假。
老侯的遭遇也是目前大部分小加工廠的命運,沒有自己承接工程的資質,更多的是只接受來料加工,在工程量減少、已簽工程未開工的情況下,小加工廠很難有新的突破口,唯求自保。
今年年初的國常會上,明確要求:在工程建設領域全面推行過程結算,加大保函替代施工單位保證金推廣力度;對政府投資項目,沒有明確資金來源的一律不得審批,查處無預算上項目、未批先建、由施工單位墊資建設等違規行為。
關于工程項目墊資雖然已經明令禁止,但是具體實施時仍然會受到各種原因的限制,從工程方到貿易商到加工廠再到礦山,每一個環節都有不定因素,環環相扣,導致工程項目無法照常順利進行。在疫情的影響下,國內石材人無法出國點料,國內礦山開采不夠穩定,原材料是否會出現短缺情況?國內外各項工程都暫緩了步伐,純加工型石材企業如何尋求出路亦或轉型?當然,不僅僅是石材行業,幾乎所有的行業都在經歷和面對史無前例的難題,如何平安渡過難關是所有企業都在考慮的問題。
在傳統基建較為飽和的情況下,“新基建”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靶禄ā卑ǖ幌抻?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版塊,也指發力于“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石材作為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基建”領域仍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在當前經濟形勢不樂觀的情況下,各石材企業應緊跟國家政策步伐,布局企業未來發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同時,對于不定因素較大的境外投資,可以適當暫緩腳步,仔細觀察形勢,盡量不把業務重心全部投放在一個項目中。
如今,疫情仍然反反復復,石材企業必須繼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生活和工作仍要繼續,在這場考驗中,石材企業唯有充實自己,提升自己并直面挑戰,才能以更好的姿態突出重圍,在考驗結束時成為實力強勁的企業。
來源:石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