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 20 年的努力,我國已建成初步現代化的石材工業體系,形成了數十個石材工貿基地,成為亞洲乃至世界最大的石材加工貿易中心!
山東萊州石材工貿基地:
以萊州市為中心,包括煙臺、平度、威海、榮成、青島等地區,擁有進口板材生產線 8 條,年產板材 600 萬平方米。
廣東云浮石材工貿基地:
當地僅出產云灰大理石,在當地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石材加工貿易基地,加工國內知名的花崗石和大理石,年產量約 1500 萬平方米。
廣東深圳石材工貿基地:
為了深圳建設的需要, 1985 年建成深圳市花崗石廠。發展至今,已形成了包括東莞、順德等地區的石材加工貿易基地,并輻射到汕頭一帶,主要進口荒料和毛光板大板,經加工后銷往內地。當地的花崗石資源非常豐富,產品暢銷國內外,總產量 1000 萬平方米左右。
福建廈門石材工貿基地:
包括廈門、泉州、福鼎等廣大地區。這一帶花崗石資源豐富,開發歷史悠久,著名的惠安石雕享譽海內外。就是老百姓的民居,也多用石條、石板構筑。十幾年前,作坊式小加工廠,如今已改換成進口的流水線,產量大幅度增加,質量也大大提高,產品暢銷國內外,僅板材就超過 1000 萬平方米。另我外,還有石雕加工、石材機械制造、石材磨料磨具制造。在泉州的華僑大學內,還有石材機械研究機構。其產品在全國隨處可見。
福建南安水頭-中國石材城
廣西岑溪石材工貿基地:
主要開采和加工當地產的岑溪紅(又名楓葉紅)花崗石,年產量 1000 萬平方米左右。
四川雅安石材工貿基地:
在雅安 -- 寶興地區,分布著豐富的大理石、花崗石資源,且中高檔品種居多,年產量約 900 萬平方米。
河南南陽石材料工貿基地:
以大理石的開采、加工為主。當地大理石資源豐富,花色品種多,但批量小,加工能力相對較小。年產約 35 萬平方米。另外,大理石雕刻工藝較為發達。
新疆石材工貿基地:
包括南疆和北疆,是我國建立最晚( 90 年代初)、起點最高的(進口生產線)、發展最快的石材工貿基地。
新疆石材花色多,儲量大,礦山分布于戈壁上,大規模開采對環境影響不大。僅此而論,將成為我國最大的石材原料生產基地。礦山分布于托里、哈密、鄯善、和碩等地。進口生產線多集中在烏魯木齊和哈密。
北京板石工貿基地:
板石,就是石板。 80 年代,外商大量購貨。 90 年代后期,國內的需求量激增,板石以其特有的天然性,深受人們喜愛,家庭中的文化墻多用它來裝飾。
北京板石分布于房山、門頭溝一帶,并包括河北保定地區的滿城、易縣。開采和加工都較落后,年產量 50 萬平方米左右。
贊皇板石工貿基地:
包括河北贊皇、邢臺,山西的左權、和順、黎城,以產砂質板石為主,儲量巨大,年產量 20 萬平方米左右。
陜西紫陽板石工貿基地:
包括紫陽附近的鎮巴、嵐皋以及湖北的竹山、竹溪。主要是泥質板石,儲量大,花色品種多,年產量 100 多萬平方米,產品大量出口。
河北曲陽石雕工貿基地:
曲陽石雕已有 2000 年的歷史,被譽為石雕之鄉。其雕塑風格古樸、勁拙、大氣,為北派石雕的代表。但在 80 年代前主要雕刻石獅子,產品單一,真正的發展是近 20 年。除了傳統的石獅子,還雕刻大量的西洋仕女、人物以及壁爐等工藝品,產品行銷國內外。 1999 年,石雕企業達上千家,從業人員 2 萬余人,年產值達 4 億元,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
內蒙古,山西,河北,黑色花崗石工貿基地:
從內蒙古的豐鎮向東南延伸,經山西省的渾源到河北省的阜平,綿延幾百公里,斷續分布著黑色花崗石的礦山。這一帶的黑色花崗石,是世界上品質最好的,是加工高檔墓碑的原料。礦山規模最大的是渾源,其次為豐鎮和阜平,荒料年產量約 10 萬立方米,產品多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