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歷史的長河滾滾向前,勢不可擋,可那些為民族和國家做出貢獻的風流人物,為人民而犧牲的英雄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這八個大字由新中國的主要締造者毛澤東同志親筆撰寫,被雕刻在人民英雄紀念碑之上,為建造新中國而犧牲的無數人民英雄們的不朽功勛也將隨著這塊紀念碑一起流傳后世人,為無數人所敬仰,千古流芳,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紀念碑威嚴矗立在天安門廣場,是中國自古以來最大的一座紀念碑,是一座代表著國家形象的標志性建筑,代表那個時代中國紀念性建筑和雕塑藝術地最高水平,同時也是凝聚著勞動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產物,其中碑體巨石的開采和運輸就耗費了無數人地辛苦和心血。
那么,這塊碑體巨石有何震撼之處呢?運輸途中又遭遇了怎樣的困難呢?
一、巨石的選用和開采
1952年8月1日,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修建工程正式啟動,而碑心石的選擇成為了擺在興建委員會前面的第一個難題。
最先,委員會認為漢白玉太過白凈,于是決定采用產自北京昌平的黃色花崗巖,但是經過專家的嚴謹論證,黃色花崗巖會隨著歲月的磨洗而一點點變黑,于是興建委員會才決定改用青島浮山所產的紫百合色花崗巖。選材的問題雖然解決了,但是如何將這樣一塊巨型的石材從山體中開采出來,依舊困擾著專家組,面對著這塊重達300多噸的巨型石料,來自南京、上海等全國各地的技術工人都沒能提出行之有效的辦法,開采工作一時陷入了死局。
這時候,施工組從民間請來了一位老人,這位老人叫做李開山,是一位經驗豐富的石工,一向有著“石神”的美譽,李開山來到開采現場了解了具體情況之后,經過反復斟酌,提出了用悶炮的辦法,將這塊巨大的石坯炸出來。
在工人數個月的辛勤勞作夠,這塊石材終于完好無缺地從山體中被開采了出來,施工人員將它表面磨平加工只夠,它的重量減到了280噸,在經過第二次加工之后,石材的體重得到銳減,變為了102噸,開采工作總算順利完成。
總而言之,建造這樣一座巨型的紀念碑,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亙古未有的盛事,因此,施工組面臨的所有困難都是前無古人的,只能靠他們自己一點點去摸索,思考著解決。在民間高手和施工人員的共同努力之下,擋在委員會前面的第一只攔路虎終于被解決了,但是,這還只是一個開始,后面還有更大的困難在等待著所有的施工人員。
開采之后,便是要運輸,但是這塊龐然大物要如何才能被移動呢?
二、運輸路上多艱辛
為了順利完成運輸任務,不給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建造工程拖后腿,青島市人民政府接到任務后不敢怠慢,立馬開始了緊鑼密鼓的準備工作。
首先,青島政府馬不停蹄地將相關單位地人員抽調集中在一起,成立了大料搬運委員會,而后與聯運公司簽訂了運輸合同,準備工作做完之后,就要開始運送石料了。但是石料被二次消減到102噸以后,依舊不是能夠隨便搬動的,運輸問題依舊面臨著巨大的阻礙。
運輸的第一段路程,是將石料從開采地點運送到附近的火車站,這段路一共有15公里的路程,是一段不斷的距離,這種情況下,運輸一線的工人們充分借鑒了古人的智慧,在巨石下面鋪上滾木輔助運輸,但就算是這樣,15公里的路程,運輸工人也整整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才完成任務,將石料運到孟莊路車站。
但是,運到車站之后,事情還遠沒有結束,根據鐵道部的相關規定,運輸石料地這輛火車不能運送超過100噸的東西,但是石料整整有102噸,如果加上運輸過程必要的枕木和其他工具,這個重量只會遠遠超過規定的標準。
無可奈何,施工人員只好給石料做了第三次瘦身,改變了石料的厚度,將石料的重量將至94噸,才總算合格,成功搭上了進京的火車,開始向共和國首都的方向緩緩行進。
綜上所述,在經歷了諸多波折之后,石料終于登上了火車,這是石料運輸的有一次階段性勝利,勝利的成果屬于全體的施工人員,正是因為他們出汗出力,才做出這樣一件壯舉,這次石料的運輸經歷,也成為了運輸史上的經典。
那么,登上火車之后,運輸中還有什么困難嗎?
三、千里送石上京邦
在經歷第三次瘦身之后,石料終于被送上了火車,石料運輸進入了最后一段路程。
運送石材的火車是鐵道部特意從燃料工業部東北電業管理局借來的,因為鐵道部自身的火車最多只能承載60噸的重量,同時,鐵道部還組織人手對沿路地橋梁進行了加固。
除此之外,在從青島到北京的運輸途中倒是沒有出現其他波折,但是由于運送這十分沉重走非常重要的石料,火車不敢開得太快,只能以直線20公里每小時,彎道1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緩慢前進,最終,在10月13日抵達北京,圓滿完成運送任務。
但是,石料從車上卸下來之后,新的問題產生了,如果將這塊石料從北京前門西站運到修建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天安門廣場呢?
已經有了經驗的工人師傅們顯得不慌不忙,他們故技重施,找來鋼管墊在石料下面,將石料滾動前進,用了整整三天的時間,將石料運送到了天安門廣場。至此,石料運輸工作終于圓滿完成,一線工人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創下了奇跡。
這次石料的運輸工作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在運輸工作完成之后,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和其他黨和國家的重要領導人12名運輸工人,并對他們的工作做出了充分的肯定和贊揚。
總而言之,在興建委員會,青島政府和所有運輸工人的多放協助和共同努力之下,新生的中國完成了一項超越古人的壯舉,人民英雄紀念碑上雕刻紀念的是英雄,修建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所有人,同樣也是英雄,他們都曾為這個國家,付出了自己的一份辛勞,做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
結語:
紀念碑的作用便在于在人們集中居住的地方或者有重要意義的地點,為死者留出空間,讓后人能夠有地方去緬懷自己的祖先,緬懷民族的杰出人物,緬懷為祖國而戰斗并犧牲的所有英雄,并且通過思忖英雄的價值來度量自身生命存在的意義。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中國是需要這樣一座紀念碑的,因為在解放戰爭中,在抗日救亡的戰爭中,在百年的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的所有為了祖國的復興,崛起而拋頭顱灑熱血,一片丹心薦軒轅的人民英雄必須被后人記住,甚至千年間,為了人民的幸福和生存而不懈奮斗的所有英雄,都必須被后人銘記!
與此同時,所有參與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建造的所有人,無論是有跡可查的知名專家和學者,還是無名無姓的施工工人,他們同樣是民族的英雄,因為他們為保存民族的記憶做出了突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