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行車于日照市東港區陳疃鎮,陳疃河兩岸風光旖旎,水系、綠帶、“幸福公路”,一條條“彩帶”延展于綠水青山之間。不時出現的藍莓元素,猶如點睛之筆告訴人們:小小藍莓,便是這綠水青山之間的“金山銀山”。伴隨著生態轉型,從“石材大鎮”到“莓香小鎮”,藍莓特色產業的發展,讓陳疃鎮今非昔比。
“我吃地瓜長大的故鄉如今也盛產藍莓了,愿家鄉越來越富裕,越來越美麗。”在“陳疃發布”微信公眾號的一條推文下,網友“詩和遠方”的留言引起了大家強烈的共鳴。陳疃鎮的改變,是黨建引領產業振興的生動注腳。經過16年的悉心呵護和扶持培育,全鎮藍莓種植面積發展到2.5萬畝,年產藍莓鮮果8000噸,產值近4億元,種植面積占山東省的30%,實現了集體經濟、群眾收入、特色產業的“三贏”,走出了自己以藍莓產業為載體的鄉村振興之路。
個大果甜,藍莓豐收供不應求
時下,正是陳疃鎮露天藍莓成熟的季節。在稼盛(日照)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下蔡莊基地,一顆顆飽滿的藍莓果覆著薄薄果霜掛滿枝頭,好不喜人。基地主管劉金山在地里查看藍莓的長勢,6月初,瞅準合適的天氣,藍莓就要大量開始采摘了。“下蔡莊這片基地是沙土地,有800畝左右,種植品種以公爵和藍豐為主,這里種出來的果子甜,營養吸收好,而且周圍剛好形成一個小氣候,氣溫也要高一點。”劉金山介紹,得益于良好的種植條件和精心管理,基地的果子個大品質好,時價50元一斤,外地客商早早就來“排號”,不僅“不愁賣”,而且供不應求。
陳疃鎮露天藍莓的采摘期大約持續40天,企業發展得好,周圍的村民也跟著受益。除了土地流轉的收益,在基地打工采果按照計件結算工資,一人一天多的能賺200元,一個采摘季下來人均能賺五六千元。平日里,也可以在藍莓園打零工。很多年齡大一些的村民,都傾向于選擇這種在家門口打工的方式。
別看今天陳疃藍莓名聲在外,事實上,陳疃鎮原是典型的石材鎮,石材產業是經濟的頂梁柱。然而陳疃鎮位于日照水庫上游,面對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抉擇,2013年,東港區決定關停日照水庫上游的石材產業,陳疃鎮開始重點發展藍莓。如今,已經走上智慧化的產業發展之路。東港區藍莓產業園項目,流轉了東石蹾、水陳坡、堰村三個村的土地,將廢棄的低洼養殖地變身為現代化的藍莓大棚,引進綠寶石、珠寶、追雪等藍莓新品種,是鎮企合作將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的項目,于2019年年初正式開工,2020年開始栽植,今年4月初頭茬藍莓結果,在地頭就被收購一空。“大棚配套了自動防風系統、卷簾系統、滴灌系統、水肥一體機等設施設備。”園區經理姚銘透露,下一步園區將打造智慧化網絡平臺,在電腦和手機上就可以實現智能化管理,打造東港區現代農業的智慧化樣板。拓展“藍莓+”,向產業鏈要效益
截至目前,陳疃鎮吸納發展了藍莓農業龍頭企業13家,建成了28個標準化藍莓種植基地。隨著“莓香河畔”、藍莓產業園等項目的投入使用,陳疃藍莓鮮果上市時間大大拉長,擴大了藍莓市場占有率。然而,陳疃人的腳步沒有停下。堅持以“藍莓+”融合發展為導向,陳疃鎮通過延長產業鏈拓寬藍莓產業發展之路。藍莓季,載著鮮果的運輸車輛魚貫駛入藍莓深加工園區,藍莓灣、美露藍莓、蘭香食品等多家公司均已開發了藍莓果醬、藍莓果酒、藍莓干、藍莓餅等系列產品。
走進東港區蘭香食品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車間,藍莓醬的清甜與蛋糕的香味撲鼻而來,生產線上正在加工的是藍莓爆漿小貝,中間是藍莓醬,外面一層白豆沙,再用蛋糕包裹,品嘗起來口感層次豐富。車間主任王龍介紹,這里每年要用掉100多噸藍莓,公司已經研發出六款與藍莓相關的產品,其中酥皮藍莓餅獲得過日照金帆獎和中國名點獎。
此外,莓美噠旗下藍莓產品已經入駐華北47家大潤發超市。稼盛農業銷售網絡遍及全國,除了藍莓種植之外,還在陳疃鎮有育苗基地、深加工工廠、冷庫,一年的利潤能達到2000萬元。
立足美麗鄉村建設,陳疃鎮正加快發展 “藍莓+旅游”,依托日照水庫、藍莓采摘、禹海藍莓灣、蔡莊古村落、1971研學實踐基地等優勢資源串點連線,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在連續8年承辦“日照市藍莓文化旅游節”的基礎上,打出自己的特色牌、旅游牌,從而實現從一產效益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之路的轉變。
“陳疃鎮堅持黨建全面引領,黨員帶頭示范,工作協同共進,實現了集體經濟、群眾收入、特色產業的‘三贏’。2006年的時候村集體沒有一個收入超過3萬元的,現在38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均超過5萬元,其中10萬元以上的村達到33個。”對于這些年來的變化,陳疃鎮黨委宣傳委員王波感觸頗深。
構建“最強大腦”,發展高質高效農業
2005年起步,陳疃鎮的藍莓種植僅有十幾畝。而今,陳疃鎮已是“中國藍莓之鄉”“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鎮”“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成功注冊“日照藍莓”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擺在陳疃鎮面前的,是一條更為寬闊的現代農業科技之路。
去年底,東港區獲批建設日照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迎來了嶄新的發展機遇。陳疃鎮借助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創建契機,投資6000余萬元,在山海西路以南、原222省道以西建設的藍莓產學研基地,是日照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核心區項目。目前,產學研基地已經與吉林農業大學、沈陽農業大學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同步推進冷鏈物流園建設,全面提高分揀包裝、冷藏運輸能力。建設的銷售服務中心,由藍莓協會打造統一藍莓品牌,與全國各大商超連鎖超市以及京東、淘寶等網絡平臺對接簽訂合作協議,進一步改善交易方式,規范交易行為,提高流通效率,使之成為藍莓的價格形成中心、信息傳遞中心和集散中心。此外,還將建設藍莓深加工園區、藍莓研發中心、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和用工服務中心。
東港區科創中心主任翟玉剛介紹,通過實施人才、技術、產業、資本一體化模式,加大產學研合作,藍莓產學研基地將集中打造集科技創新、技術推廣、創業孵化、教育培訓、商業物流于一體的全產業鏈創新創業共同體,覆蓋組培、育苗、種植、鮮果、初加工、深加工、銷售、溯源的藍莓全產業鏈項目,搭建起藍莓產業發展的“最強大腦”。
聚力鄉村振興,打造齊魯樣板。陳疃鎮的“藍色轉型”,是日照市大力發展特色優質高效農業的縮影。當前,日照市正以“五縱一橫”隆起帶為依托,串點成線、連線成片、全域提升,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圍繞做大、做細、做精不斷突破,以陳疃藍莓為代表的特色優勢產業,在希望的田野上釋放著鄉村振興的無限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