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頭石材做足低碳、創新工作
南安水頭是中國石材之都,目前南安石材企業的基地遍布印度、巴西、埃及等10多個國家,其中國內85%的石材礦山資源、土耳其20%的石材礦山資源都掌握在南安石材商手中。南安也成為中國乃至東南亞地區規模最大、種類最齊全的石材生產和出口基地。
近年來,南安市積極推進石材產業轉型升級,走創新發展、高端發展、綠色發展的內涵提升之路,促進石材業可持續發展,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產業競爭力日益增強。
低碳方面:按照“全封閉、大循環、再利用”的思路,大力發展石材循環經濟。
一是清潔化生產。制定石材清潔規范,并將其列入近海水域環境污染綜合治理工作,加強對石粉產生、壓濾、堆放、運輸和填埋等環節的環保執法,三年來關閉600多家“三無”石材企業及染板廠,停電停產整治1500多家違法排污企業。目前,全市持證經營的石材企業均已實現污水零排放,石材業能耗比其他產業平均降低40%,基本消除石材業造成的環境污染。
二是集約化利用。引進中節能石粉利用項目、北京昌和國際石粉綜合利用項目,鼓勵企業自主開發石粉碎石利用技術,將其制成環保新型墻材、人造崗石、石拼油畫等市場暢銷產品。全市共有135家石粉碎石綜合利用企業,其中規模以上企業41家,擁有5個省級石材循環經濟試點企業(園區),年利用石粉100萬噸、碎石110萬噸,利用率分別達65%和90%,成為全省僅有的兩個省級循環經濟示范市之一。
三是集中化管理。全市規劃建設石材企業加工集中區11個,引導石材企業集聚發展,同時預留10%土地用于發展石粉碎石綜合利用項目,建成石粉填埋場、碎石處置場和石粉清運公司,對石粉、碎石等進行統一管理、收集、清運,最大程度降低環境污染。目前,全市石材企業已基本遷入加工集中區,石粉、碎石基本得到集中處理和利用。
創新方面:按照“在創新轉型中創造新優勢”的要求,大力推動石材產業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加快轉變提升步伐。
一是搭建創新平臺。每年安排500萬元專項支持石材企業創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開發部、實驗室和檢測室,加快組建福建石材工程技術學院和國家石材建陶產品質檢中心,并依托國家石材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在閩南建材第一市場設立的工作站,為石材企業提供科技公共服務,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全市共有石材高新技術企業2家、省級企業(行業)技術中心6個、省級新產品2個、泉州市級企業(行業)技術中心6個。
二是創新發展理念。引導石材業延伸產業鏈,從低端走向高端,從建筑材料向裝潢裝飾、精品藝術等產業延伸。比如,康利集團的“創意裝飾石尚秀”、溪石集團的“裝飾一體化”、環球石材“全球石材裝飾整體解決方案”,都是石材業高端發展理念。
三是推進產品創新。引導石材產業注入文化創意元素,提高產品附加值。比如,“英良五號倉庫”提出石頭“玉化”的概念,開發出天然奢華石材系列、半寶石系列、化石系列、水晶系列等一系列石材珍品,把石頭做成了精品,甚至是藝術品。
四是創新金融服務。引進民生銀行在水頭設立石材支行,擬籌集300億元資金,為石材產業礦山開發、荒料貿易、石材加工及石材銷售各環節提供富有特色的專業化金融服務。
五是推動管理創新。積極推動石材企業管理創新改制上市,現有石材上市后備企業10多家。
南安水頭是中國石材之都,目前南安石材企業的基地遍布印度、巴西、埃及等10多個國家,其中國內85%的石材礦山資源、土耳其20%的石材礦山資源都掌握在南安石材商手中。南安也成為中國乃至東南亞地區規模最大、種類最齊全的石材生產和出口基地。
近年來,南安市積極推進石材產業轉型升級,走創新發展、高端發展、綠色發展的內涵提升之路,促進石材業可持續發展,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產業競爭力日益增強。
低碳方面:按照“全封閉、大循環、再利用”的思路,大力發展石材循環經濟。
一是清潔化生產。制定石材清潔規范,并將其列入近海水域環境污染綜合治理工作,加強對石粉產生、壓濾、堆放、運輸和填埋等環節的環保執法,三年來關閉600多家“三無”石材企業及染板廠,停電停產整治1500多家違法排污企業。目前,全市持證經營的石材企業均已實現污水零排放,石材業能耗比其他產業平均降低40%,基本消除石材業造成的環境污染。
二是集約化利用。引進中節能石粉利用項目、北京昌和國際石粉綜合利用項目,鼓勵企業自主開發石粉碎石利用技術,將其制成環保新型墻材、人造崗石、石拼油畫等市場暢銷產品。全市共有135家石粉碎石綜合利用企業,其中規模以上企業41家,擁有5個省級石材循環經濟試點企業(園區),年利用石粉100萬噸、碎石110萬噸,利用率分別達65%和90%,成為全省僅有的兩個省級循環經濟示范市之一。
三是集中化管理。全市規劃建設石材企業加工集中區11個,引導石材企業集聚發展,同時預留10%土地用于發展石粉碎石綜合利用項目,建成石粉填埋場、碎石處置場和石粉清運公司,對石粉、碎石等進行統一管理、收集、清運,最大程度降低環境污染。目前,全市石材企業已基本遷入加工集中區,石粉、碎石基本得到集中處理和利用。
創新方面:按照“在創新轉型中創造新優勢”的要求,大力推動石材產業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加快轉變提升步伐。
一是搭建創新平臺。每年安排500萬元專項支持石材企業創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開發部、實驗室和檢測室,加快組建福建石材工程技術學院和國家石材建陶產品質檢中心,并依托國家石材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在閩南建材第一市場設立的工作站,為石材企業提供科技公共服務,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全市共有石材高新技術企業2家、省級企業(行業)技術中心6個、省級新產品2個、泉州市級企業(行業)技術中心6個。
二是創新發展理念。引導石材業延伸產業鏈,從低端走向高端,從建筑材料向裝潢裝飾、精品藝術等產業延伸。比如,康利集團的“創意裝飾石尚秀”、溪石集團的“裝飾一體化”、環球石材“全球石材裝飾整體解決方案”,都是石材業高端發展理念。
三是推進產品創新。引導石材產業注入文化創意元素,提高產品附加值。比如,“英良五號倉庫”提出石頭“玉化”的概念,開發出天然奢華石材系列、半寶石系列、化石系列、水晶系列等一系列石材珍品,把石頭做成了精品,甚至是藝術品。
四是創新金融服務。引進民生銀行在水頭設立石材支行,擬籌集300億元資金,為石材產業礦山開發、荒料貿易、石材加工及石材銷售各環節提供富有特色的專業化金融服務。
五是推動管理創新。積極推動石材企業管理創新改制上市,現有石材上市后備企業10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