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板發展的最大障礙?
近幾天看到《陶某某》的一則報道,內容如下。陶某君發現:部分房企、政府采購項目開始將巖板列為“單獨招標”的項目,萬科、新城控股、時代中國、華潤置地等多家知名房企以及16個省政府項目均對巖板提出招標需求。
并且“用量”不小,以華潤置地某項目為例,其用于廚房墻面的巖板數量達3萬平方米;杭州地鐵9號線一期工程項目用于9座重點特色車站工程裝修的巖板約4.7萬平方米。
此外,陶某君查詢某招標平臺時發現,廣東、江蘇、浙江、四川、河南、福建等16個省市自治區地鐵車站、學校、醫院、人才公寓等政府采購項目都對巖板產品進行公開招標。以杭州地鐵9號線一期工程項目采購為例,巖板不僅作為單獨類別被提及,相比花崗巖與人造石,巖板的需求用量更是占了“大頭”。
根據公告,此次招標包括9座重點特色車站工程裝修用的巖板(約4.7萬平方米)、花崗巖(約2萬平方米)、人造石(約0.8萬平方米)等。
圖1
巖板幾年后在建筑裝飾上的用量將可能出現井噴式的增長,正如陶某報所報道的。這對陶瓷行業巖板生產企業來說是絕對利好和興奮的事情。
然而,卻又是不好的事情。因為,從筆者的了解的情況看,現在陶瓷行業巖板大板在搞躍進式的大生產,大量投資巖板生產線,擴大巖板的產能,卻忽視了一個未來制約巖板發展的環節,即巖板的二次加工深加工環節。
從現在的巖板制造企業看,除了個別的巖板制造企業投資了深加工加工廠外,全國有產能規模的深加工廠員工人數超過50名員工估計不會超過5家,甚至低于這個數量。目前,巖板的二次加工廠大多是10多人左右的小企業加工,及石材加工企業代加工巖板。
如果按未來巖板的發展勢頭看,沒有一家巖板大板的制造企業能夠實現大規模供貨的能力。巖板后續要滿足大工程項目供貨的需要,尤其是房地產項目大規模供貨的需要,在今明年不建成滿足巖板供貨需的深加工企業,生產再多的巖板大板沒有意義,只能造成產量的積壓或大量出口。
然而,現在疫情的情況下巖板的出口這條路希望還是較小的,還只能依靠內需,自主消化。
可能有巖板企業會說石材行業有大量的深加工工廠可以代加工。這種想法是好的,石材行業盡管有大量的深加工企業,但是這些年來石材的深加工企業隨著從事石材加工的人日益減少,面臨著勞動力資源嚴重緊張的局面,尤其是從事打磨拋光、臺面板、衛浴產品粘接的人更緊張。
石材的深加工廠在忙的時候自己都顧不上自己,怎么可能顧及巖板呢?何況巖板與石材的加工因兩者的理化性質差別大,在加工工藝上還是有差別的,尤其是巖板的加工如果加工人員以石材深加工的方法加工,巖板的破損率可能是個不小的數字。
正如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情一樣,一會讓他人做個,一會讓他做那個,做出來的產品未必很好。加之巖板中的臺面板及衛浴產品存在較多的粘接工作,產品的尺寸比天然石大很多,生產效率比做天然石材低。
因為這個原因,在選擇加工天然石產品還是巖板產品加工任務時,作業員工更多地選擇天然石產品,除非加工巖板給員工的工資單價更高,作業員工才會選擇加工巖板產品。
如果巖板產品采用的是委托加工模式的話,石材的加工企業有自主石材加工訂單的時候,會把代加工的訂單擱置一旁,等加工完自主訂單后,沒有訂單的情況下才會做代加工訂單。出現這種情況時巖板的加工企業只能望洋興嘆,干著急了。
求人不如求自己。陶瓷行業為了讓巖板有更好的發展前景,還上自己投資建深加工廠,解決巖板未來深加工與巖板大板不匹配的瓶頸問題。
巖板的深加工產品目前已經出現瓶頸,雖然圍繞佛山有大量的巖板深加工工廠,但多是產能規模很小的作坊式工廠,不能形成大規模的供貨能力,而且加工的產品質量很差,難以滿足中國政府工程項目的采購要求。
目前陶瓷行業的巖板產量每月大概30000000平方米,如果當月80%巖板銷售掉,按一家生產能力30000平方深加工工廠計算,全國要有1000家這樣生產能力的深加工企業生產巖板深加工產品才能滿足目前巖板大板的生產量要求。
從石材行業的情況看,石材行業里要找出深加工月產能在30000平方米的企業都不多,全國是肯定沒有1000家產能在30000平方米的石材加工企業,因此巖板的深加工產品要全部或大部分依靠石材行業來解決希望太渺茫了。
圖2
陶瓷行業成立深加工工廠非常有必要和,且勢在必行的。如果依靠那些星羅棋布的小加工廠的話,問題就大了,必定制約巖板未來大發展的需要。其原因一是小加工廠生產能力有限,生產交貨期難以保證;二是如果由多家小加工廠來完成的話,品質不能保證,質量參差很大,對企業的信譽影響很大;三是外協的加工廠多了,難以統籌,管理。
巖板深加工主打產品多為家俱類產品、衛浴類產品、整體廚柜等產品,這決定了巖板制造企業要成立自己的工廠由自己生產,過多依靠別人必定制約巖板制造企業的產量,導致庫存大板的增加,大量資金的積壓。
可能有陶瓷企業走的是經銷商道路,把希望寄托在經銷商身上。大板賣給了經銷商后,經銷商自己生產,想法是好的。但是,這要求經銷商有相當的實力,投資一條巖板深加工產品生產線不是幾十萬元可以搞定的,從廠房(租廠房),到設備,再到生產加工人員都要涉及。
特別是生產加工人員難找,且工資不低,因為巖板的熟練生產加工人員主要來源是石材加工企業,石材加工企業已經把熟練員工的品性養壞了, 過低的工資是不可能有人去的,而且不管有事情與沒事情做,必須保證他們的工資利益。
圖3
從淘寶618的陶瓷行業巖板產品大促銷的銷售情況看,據了解,共有13萬人購買了巖板產品,消費金額達1.55億元。從這個消費數據分析看,13萬人買了巖板產品,人平均消費1192元。如果按巖板單價250元/㎡(含深加工產品的成本),人均購買大概5㎡左右的巖板。
從這個數據看巖板的購買力目前還極其低,低的原因多方面的,但不可忽視深加工產品的生產能力不足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從淘寶中購買的產品多為個人家庭消費需求,產品以廚柜、整體粘接洗手臺、餐桌為主,這都是巖板深加工的難點,產量小,與巖板大板制造企業巖板生產能力顯然是不匹配的,制約巖板深加工產品大量供貨。
圖4為淘寶上銷售的洗手臺產品。這種產品及類似產品的加工將是巖板制造企業的一個痛點。
巖板制造企業如果還在不停地增加巖板大板生產線的投資,而不重視巖板生產加工的投資,只指望一些小作坊的加工廠和石材加工企業代加工的話,目光就太短淺了,不利于巖板后期的蓬勃發展,也難以滿足日后房地產項目、地鐵建設項目的供貨需要。本文純屬筆者個人觀點,但也有可借鑒之處,歡迎留言討論。
圖4
作者:晏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