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安裝也是有標準的,包括基層平整度、現場切割刀片的厚度、工地的規劃劃管理等等,我們都已經形成了一系列的明文規定。”日前,南安市阿拉法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海燕在一次石材行業交流中談到,制約石材發展的是,其實是沒有把石材安裝好,從而導致石材在后續的使用中出現了各種病變。
王海燕認為,想要做大石材產業,就要遵從結果導向,把石材安裝放在第一位置,才能真正打通石材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圖片
“安裝不是簡單的鋪貼”
在阿拉法長達四五頁的安裝標準里,明確記載著:水泥漿比例、地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安裝順序等等上百項規定。
縱觀整個石材行業,恐難有石材企業把安裝標準列的這么細。更沒有幾家石材企業把安裝作為公司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有不少企業認為,安裝與石材企業無關,石材企業只需做好產品就好了。
“石材安裝不是簡單的鋪貼,需要注意的專業事項真的太多了,沒有一次次推敲和經驗總結,就算一個老師傅也難以做到完美。”在王海燕看來,石材行業發展的最大困境,就是把好的產品丟到了不專業的安裝團隊手里,做砸了項目,丟掉了客戶。
王海燕認為,石材是表面剛硬,內里是很脆弱的,如果沒有呵護好,她的美感很容易就會失去,出現發霉、返堿、脫落、起翹等各種問題。所以想要保持長久的美麗效果,就必須結合設計、現場尺寸及安裝工藝量尺放樣,從項目特點出發置頂施工方案。
“有了詳盡的施工方案,還要有接受過專業培訓的安裝隊伍,來進行施工,才能保證項目的萬無一失。”王海燕告訴記者,阿拉法成立不過5年時間,卻用專業收獲許多大型地產商的信賴。
她清楚地記得,去年11月10日,運達中央廣場項目組一行對阿拉法負責的公寓樣板房石材鋪貼進行參觀時,對阿拉法的蜜蜂鋪貼工藝表示出了極大贊賞。
“甲方對我們的要求是鋪貼拼縫不能超過1.5mm,而我們給自己的要求是0.03毫米,可以說跟頭發絲一樣細,沒有仔細看,很難看出縫隙來。”王海燕表示,之所以能夠實現這個效果,除了師傅們專業的安裝工藝以外,還少不了專用的輔材。
據介紹,為實現完美的鋪貼工藝,阿拉法還自主研發了專業的粘膠劑以及專用刀片,不但實現無縫鋪貼,還能降塵,提高施工環境質量。
圖片
12個骨干,12個連
在采訪中,記者得知,目前阿拉法團隊雖然不大,僅12名骨干。但只要項目一下達,這些核心人員就會裂變成12個連。
“每一個骨干就相當于一個師長,他們是起現場管理的作用。阿拉法是有安裝標準的,只要接受過專業培訓的師傅們遵循著阿拉法的這個標準去施工,項目效果基本上都會超過甲方的預期。”王海燕說,阿拉法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我的場地我做主。
“我們在施工時,除了工作人員以外,任何單位都不能進入,我們要保證施工現場的話語權,包括施工場地的工具擺放、人員進出、區域劃分等,我們都是有要求的。”王海燕認為,沒有一個晴朗的環境,師傅們是很難把工作做好。當師傅們看到周遭的一切都是那么規整,自然而然地也想把手頭的工作做好。
說起石材護理,阿拉法似乎遵循的是一套看起來與常規有些相悖的理念。他們認為卡拉拉白這款石材十分嬌貴,鋪貼完后不能立即進行成品保護,因為石材也要呼吸,要等石材里的水分充分晾干,在此之前保護起來反而不透氣了。
此外,石材鋪貼兩天后才允許人在上面走動,但期間仍不采取保護措施,而是由三名工人進行每天擦拭、清理,把石材表面和縫隙里的灰塵清理干凈。
王海燕坦言,很多石材廠都忽視了安裝這個環節,大部分都是把安裝這個環節承包給項目當地的游擊隊,這些游擊隊絕大多數都是臨時組成,沒有經過系統性培訓,甚至把安裝瓷磚的那套標準直接套用在石材鋪貼上。
“陶瓷和石材,雖然都是建材,但兩者屬性完全不全。陶瓷是燒出來的,是沒有空洞的。而天然石材是由空洞,是需要呼吸的,如果在鋪貼時,沒有對水泥砂漿進行徹底隔絕,就會滲進孔洞,從而產生化學反應。項目還沒完工,石材就出現各種病變。”王海燕認為,全行業都應該重視安裝這一環節,只有石材保鮮期長了,千家萬戶才敢選用石材。
來源:石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