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起,流經蛟河天崗石材產業園區兩家子村、永勝村等4個村的牤牛河,一改往年的渾濁,變得清澈了。一直擔心生產生活用水受到污染的1000多戶村民的心終于落了地。
這一可喜變化是園區加快石材產業升級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之一。今年,園區石材企業更新先進設備步伐加快;液體廢棄物集中處理企業落戶并投產;已投產的廢棄物加工企業產量提高;新落戶的廢棄物加工項目和石材集散地市場等項目建設穩步推進。資源利用率提高、產業鏈延長、附加值提升、生態環境改善,天崗石材產業呈現良性發展態勢。
設備更新
資源利用率大幅提高
一直以來,在天崗石材產業園區,由設備落后導致的資源浪費嚴重。為從源頭上解決這一問題,近年來,園區加快更新礦山鋸、組合鋸、自動切割機、紅外線磨機等先進設備,逐漸淘汰對應的人工爆破打眼機、單片鋸、單臂磨機、手動切割機等落后設備,大幅節約石材資源。
目前,園區的13家礦山鋸開采企業擁有65臺礦山鋸,年開采量20萬立方米,開采企業數和開采量分別占整個園區的31%和40%;27家加工企業擁有35臺組合鋸,年加工石板材200萬平方米以上。
蛟河市天寶湖石材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開采和加工為一體的大型企業,近年來陸續更新設備,目前已擁有3臺礦山鋸、1臺組合鋸、1臺自動磨機、1臺紅外線切割機。“先進設備在節約資源和提高效益上作用是很明顯的。”公司董事長劉寶湖說。
據園區的有關專家介紹,先進設備大幅度提高了巖石的成荒率和石材的成品率,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和廢棄物的生產量。同時,石材產品的質量顯著提升,生產作業更加安全。例如,礦山鋸的開采成材率接近45%,而人工爆破開采只有20%,提高幅度125%;組合鋸比單片鋸的加工廢渣率減少33%。
更新先進設備需要企業投入大量資金。為鼓勵企業更新設備,園區管委會協調中國建設銀行蛟河市支行,在今年初推出了“新石貸”專項貸款品種,專門用于石材企業購置先進設備。目前,該銀行已給38戶石材企業發放了此項貸款2.3億多元,支持這些企業購置了38臺礦山鋸、21臺自動磨機、18臺紅外線切割機等先進設備。
液體廢棄物集中處理實現零排放
在天崗石材產業園區,石材加工產生大量的液體石粉廢棄物。這些廢棄物放置在企業建的近800個沉淀池里。過去,這些廢棄物沉淀后形成的廢水直接排到河里,沉淀后形成的石粉裝車運到遠地堆放,這就造成了粉塵污染環境,周邊群眾反映強烈。
為解決這一問題,今年初,園區引進了年收集和處理石材液體廢棄物40萬立方米的吉崗環衛公司。該公司定期派罐車到各石材企業,從沉淀池里收取液體石粉廢棄物,然后運到該公司建的處理池里。這些廢棄物經過處理成為干石灰。干石灰將加工成玉石和環保磚等產品。而沉淀澄清后的“廢水”將被石材企業循環利用。
該公司今年4月投產后,各家石材企業的液體石粉廢棄物得到及時收集和處理,實現了零排放,周邊的河水變清了,百姓安心了。
廢棄物加工成新建材 環保和產業鏈延長雙豐收
近年來,園區每年產生各類石材生產廢棄物大約100萬立方米。其中的固體廢棄物被隨意堆放,不僅擠占了大片土地,還損害環境和形象。針對這一問題,園區近年來引進了用石材生產廢棄物加工環保建材的多家企業。
設計年消耗10萬立方米廢棄物的蛟河市德意民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正式投產5個月內,已經消耗了5萬立方米石材廢棄物,生產出6萬立方米混凝土砌塊和混凝土免燒磚。免燒磚由80%石材廢棄物和20%水泥壓制而成,與黏土燒結磚相比,避免了燃燒煤炭產生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等污染物。
除這個已投產項目外,一些在建的石材廢棄物加工項目也在加緊推進。由河南金浩石材有限公司投資1.5億元的人造石及環保地磚項目,目前已經完成辦公樓主體和廠房基礎施工。該項目計劃年消耗石材廢棄物60萬立方米以上,年產人造石和環保地磚100萬平方米,預計明年投產。
同時,由蘇州華冠裝飾有限公司投資12億元的崗山玉項目已經簽約,目前正在制訂規劃和可研方案。該項目計劃年消耗石材廢棄物20萬立方米,年產崗山玉100萬平方米。
打造東北亞地區最大石材交易市場
目前,天崗石材產業園區已是東北亞地區最大的石材開采和加工基地,但設計研發、市場交易等配套功能仍不完善,導致產業成熟度不夠,發展后勁不足。為此,園區引進了由吉林市福建商會總投資23億元的中國天崗國際石材城建設項目。該項目定位 “一城六中心”,即國際石材城,研發生產中心、國際會展中心、裝飾體驗中心、產品交易中心、倉儲物流中心、商業休閑中心,集中500余種巴西、挪威、意大利以及東北亞地區石材產品,形成全球石材交易、品牌連鎖、科技研發和最新成果發布平臺,打造東北亞地區最大的石材交易市場。目前,該項目已經開工,正在進行礦山剝離土層和石材城基礎建設。
除了在上述幾個環節加快產業升級外,近年來,天崗石材產業園區還加大整治力度,遏制和打擊石材企業非法用地現象。這一整治,節約和保護了土地資源,同時還引導企業走上了依法經營、可持續發展的路子。
這一可喜變化是園區加快石材產業升級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之一。今年,園區石材企業更新先進設備步伐加快;液體廢棄物集中處理企業落戶并投產;已投產的廢棄物加工企業產量提高;新落戶的廢棄物加工項目和石材集散地市場等項目建設穩步推進。資源利用率提高、產業鏈延長、附加值提升、生態環境改善,天崗石材產業呈現良性發展態勢。
設備更新
資源利用率大幅提高
一直以來,在天崗石材產業園區,由設備落后導致的資源浪費嚴重。為從源頭上解決這一問題,近年來,園區加快更新礦山鋸、組合鋸、自動切割機、紅外線磨機等先進設備,逐漸淘汰對應的人工爆破打眼機、單片鋸、單臂磨機、手動切割機等落后設備,大幅節約石材資源。
目前,園區的13家礦山鋸開采企業擁有65臺礦山鋸,年開采量20萬立方米,開采企業數和開采量分別占整個園區的31%和40%;27家加工企業擁有35臺組合鋸,年加工石板材200萬平方米以上。
蛟河市天寶湖石材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開采和加工為一體的大型企業,近年來陸續更新設備,目前已擁有3臺礦山鋸、1臺組合鋸、1臺自動磨機、1臺紅外線切割機。“先進設備在節約資源和提高效益上作用是很明顯的。”公司董事長劉寶湖說。
據園區的有關專家介紹,先進設備大幅度提高了巖石的成荒率和石材的成品率,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和廢棄物的生產量。同時,石材產品的質量顯著提升,生產作業更加安全。例如,礦山鋸的開采成材率接近45%,而人工爆破開采只有20%,提高幅度125%;組合鋸比單片鋸的加工廢渣率減少33%。
更新先進設備需要企業投入大量資金。為鼓勵企業更新設備,園區管委會協調中國建設銀行蛟河市支行,在今年初推出了“新石貸”專項貸款品種,專門用于石材企業購置先進設備。目前,該銀行已給38戶石材企業發放了此項貸款2.3億多元,支持這些企業購置了38臺礦山鋸、21臺自動磨機、18臺紅外線切割機等先進設備。
液體廢棄物集中處理實現零排放
在天崗石材產業園區,石材加工產生大量的液體石粉廢棄物。這些廢棄物放置在企業建的近800個沉淀池里。過去,這些廢棄物沉淀后形成的廢水直接排到河里,沉淀后形成的石粉裝車運到遠地堆放,這就造成了粉塵污染環境,周邊群眾反映強烈。
為解決這一問題,今年初,園區引進了年收集和處理石材液體廢棄物40萬立方米的吉崗環衛公司。該公司定期派罐車到各石材企業,從沉淀池里收取液體石粉廢棄物,然后運到該公司建的處理池里。這些廢棄物經過處理成為干石灰。干石灰將加工成玉石和環保磚等產品。而沉淀澄清后的“廢水”將被石材企業循環利用。
該公司今年4月投產后,各家石材企業的液體石粉廢棄物得到及時收集和處理,實現了零排放,周邊的河水變清了,百姓安心了。
廢棄物加工成新建材 環保和產業鏈延長雙豐收
近年來,園區每年產生各類石材生產廢棄物大約100萬立方米。其中的固體廢棄物被隨意堆放,不僅擠占了大片土地,還損害環境和形象。針對這一問題,園區近年來引進了用石材生產廢棄物加工環保建材的多家企業。
設計年消耗10萬立方米廢棄物的蛟河市德意民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正式投產5個月內,已經消耗了5萬立方米石材廢棄物,生產出6萬立方米混凝土砌塊和混凝土免燒磚。免燒磚由80%石材廢棄物和20%水泥壓制而成,與黏土燒結磚相比,避免了燃燒煤炭產生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等污染物。
除這個已投產項目外,一些在建的石材廢棄物加工項目也在加緊推進。由河南金浩石材有限公司投資1.5億元的人造石及環保地磚項目,目前已經完成辦公樓主體和廠房基礎施工。該項目計劃年消耗石材廢棄物60萬立方米以上,年產人造石和環保地磚100萬平方米,預計明年投產。
同時,由蘇州華冠裝飾有限公司投資12億元的崗山玉項目已經簽約,目前正在制訂規劃和可研方案。該項目計劃年消耗石材廢棄物20萬立方米,年產崗山玉100萬平方米。
打造東北亞地區最大石材交易市場
目前,天崗石材產業園區已是東北亞地區最大的石材開采和加工基地,但設計研發、市場交易等配套功能仍不完善,導致產業成熟度不夠,發展后勁不足。為此,園區引進了由吉林市福建商會總投資23億元的中國天崗國際石材城建設項目。該項目定位 “一城六中心”,即國際石材城,研發生產中心、國際會展中心、裝飾體驗中心、產品交易中心、倉儲物流中心、商業休閑中心,集中500余種巴西、挪威、意大利以及東北亞地區石材產品,形成全球石材交易、品牌連鎖、科技研發和最新成果發布平臺,打造東北亞地區最大的石材交易市場。目前,該項目已經開工,正在進行礦山剝離土層和石材城基礎建設。
除了在上述幾個環節加快產業升級外,近年來,天崗石材產業園區還加大整治力度,遏制和打擊石材企業非法用地現象。這一整治,節約和保護了土地資源,同時還引導企業走上了依法經營、可持續發展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