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長遠
重建中實現增收致富
絕大多數的靈關居民更喜歡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新靈關即將給他們今后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
家住靈關鎮上壩村,今年已58歲的張良清是上壩村自建委的成員。他幾乎每天都會到重建聚居區工地走上一圈。“住房重建一天一個樣,產業發展前景無限。”張良清談得最多的,就是大理石加工產業走高端路線后,必將增收致富的喜悅。
而在靈關鎮居民舒啟文看來,靈關新型城鎮化打造解決了“舒適安居”“后續發展”兩個難題。以重建后的聚居區為例,沿街住房都有鋪面,可作商用。而聚居區內的其他住房也可開展旅游接待。“總的一句話,安全舒適,又能掙票子。”
姜憲云是靈關鎮趙家壩臨時安置點的臨時黨支部書記,雖然因工作繁瑣而無法顧及自己的生意,但他卻對安置點內521名安置群眾投身重建的情況了如指掌。“因為安置點內有近300名勞動力,白天這里總是很安靜。” 姜憲云說,有的開著貨車在工地間穿梭,有的在建筑工地當工人,有的則在當地的大理石加工廠上班,平均每個月都有3千元至6千元的收入,可謂重建、致富兩不誤。
根據寶興縣靈關重建委提供的信息顯示,地震前,靈關已有的大理石加工產業為當地群眾提供了近5000個就業崗位,而經過三年重建后,這一產業將能提供1萬個就業崗位,不僅能滿足本地人的需求,也能吸引更多的外來務工人員。而這,也必將對靈關的服務產業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