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王在西聯石材城門口等車去天津。他已經在西直河干“開鋸”工好多年,石材城面臨搬遷,他的生活要重新開始。

大門緊鎖的商鋪內,寵物狗都有些沒精打采。

“低頭玩手機”是眼下石材城里仍然堅守的人們最常見的狀態,買家稀少,不少商戶都已經是半歇業狀態。

西聯市場內隨處可見的轉租、外地招商、轉讓小廣告。

改造的腳步已近,西聯國際石材城門前的主干道已經開始進行施工。

一較大商戶的廠房內,涂鴉和籃球架暗示著這里曾經的活力與青春,現在這里已經成為停車場和石料堆放處。
“您已進入朝陽區,您已進入大興區,您已進入通州區……”用GPS帶路開車去西直河石材市場,兩分鐘內語音報出三個行政區劃變更。在石材界享有“南水北河”(福建水頭鎮是南方最大的石材交易集散地、與北京西直河并駕享譽南北)美譽的北京西直河西聯國際石材城就在這個號稱“三角地”的位置上。從去年年末開始,以往云集全國各地石材商賈,石材交易買賣興旺的場景逐漸消失。搬遷,成了很多商家不愿觸及卻又無法回避的話題。
“這兩天算好的啦,年初才慘淡吶,好大個市場連個鬼影子都沒有……” 在西聯干“開鋸”工已經多年的王師傅正在門口等著去天津的班車。在那邊,有一份新的工作等著他。提起前幾年西聯的風光,老王還是滿臉的難舍之情。老家在福建的他和幾個同來北京打工的兄弟,經過幾年打拼,已經適應了北京的環境,也有了固定的客戶人脈。對他來說,石材城搬遷,意味著一切從頭再來。
1998年就到北京來做石材生意的浙江人陳成榮還在西聯堅守。在他看來,經濟要發展,建筑材料基礎行業勢必要扶植。要避免污染,綠色生產,加大投入更新設備完全能辦得到,而眼下,一方面是緊縮銀根,再加上石材行里一些人玩“過了”(掛靠石材行業,做別的生意導致信貸信譽不良),款不好貸,就更談不上發展了。
大環境方面,中央八項規定出臺以后,機關、部隊等機構的大幅度壓縮開支對石材市場的影響顯而易見。至于拆遷費的補償,陳老板更持悲觀態度,“搬與不搬,最終還是國家說了算,但我們還是希望國家發展一項事業能有個長期穩定的規劃,像我們,幾年時間好容易把西直河的口碑闖出去了,這又要搬遷,我估計補償款能給點兒就算不錯,更何況在這個"三角地"呢……”陳成榮無奈地直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