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是“永定紅”花崗巖(原外貿編號696#)的主產地,地質儲量約24億立方米,露天可開發儲量4.5億立方米。“永定紅”石材是福建紅色花崗巖建材中最有代表性的建筑裝飾材料,硬度大,色澤肉紅,花色穩定,板面均勻清晰,裝飾效果熱情溫暖,且放射性含量低于全國A類石材品種平均水平,室內外使用皆宜,深受國內外客戶的好評。1995年永定紅石材被評為福建省名優產品。目前,全鄉擁有礦山開采證13家,石板材加工企業78家,239條生產線。2009年荒料生產11萬立方米,比增15.8%,銷售板材420萬平方米,比增8.3%,產值達2.87億元,比增13.9%。出口到中東和歐美國家約150萬平方米,比增50%。石材資源的開采帶動了洪山鄉經濟的快速發展,打出了區域特色品牌。但是,資源的開采必然帶來環境的破壞和污染,為此,我鄉堅持用科學發展觀指導石材產業的發展,最大限度地減少環境污染,最大限度地發揮石材產業的效益。主要思路是:打響一個品牌,著力兩個提升,構建三個平臺,打造海西石材生產基地。
打響一個品牌
打響“永定紅”品牌。目前,“永定紅”這個名稱僅在福建范圍使用,在廣東云浮石材市場,稱永定石材為“嘉士紅”,在上海等地稱為“東方紅”。在洪山現有的78家企業中,僅2家注冊了公司,2家規模以上企業,其余均屬個體經營戶。為做強石材產業,我鄉決定成立洪山鄉洪福石材有限責任公司,將個體石材戶納入管理,為礦山企業和石材加工企業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注冊“永定紅”商標,打響“永定紅”品牌,力爭5年內規范以上企業達8家。
著力兩個提升
1、著力環境污染治理水平的提升。我縣的奮斗目標是建設海西生態型工貿旅游強縣,洪山境內有國家級森林公園王壽山,占有龍湖水域面積20平方公里,約占三分之一,龍湖王壽山旅游是我縣東樓西湖旅游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龍湖旅游的重要位置,同時,洪山是我縣的西大門,是拓展廣東、江西等沿海內地經濟、旅游的重要通道。而石材的開采必然會帶來植被的破壞和環境的污染。如何處理好保護環境與資源開采加工是石材產業發展的一個重大瓶頸。一是做好規劃。將洪山鄉規劃為三大板塊,生態旅游板塊、集鎮板塊、石材開采加工板塊。重點保護好王壽山15.3平方公里森林和8.5萬畝的生態公益林。將陳進塘、上山、半徑片范圍內的石材加工企業搬遷至北部的石材加工區。二是加大礦山治理力度。將石材礦山開采證22本整合為13本,嚴格按環保要求砌擋沙壩,種草種樹,確保礦沙不污染河流,遠景看不到青山掛白。三是加大企業污染治理力度。按照省政府《關于加強建筑飾面石材行業綜合整治的意見》,規范企業的發展,按“二步走”的思路解決企業污染問題。一方面是迅速建立洪山石材加工集中區。在2010年底前建好洪山石材加工區第一期,促使部分企業搬入集中區,未搬入集中區的企業按省市文件要求實行關閉或差別電價。另一方面,在集中區建設好之前,加大現有加工企業的整治力度,重點解決石粉排放河流、荒料產品亂堆亂放、廢料堆場等問題,實現企業廢水“零排放”,固體廢物統一清運、集中規范處置并綜合利用。
2、著力開采加工技術水平的提升。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將原來的22本證整合成13家、34個采礦點。全面推廣礦山鋸臺切割技術,礦山鋸臺切割技術有兩大好處:一方面提高資源開發利用率,將礦山荒料開采成材率由30%左右提高到70-80%,減少費料對環境的污染。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安全生產水平,除剝離山皮需要使用炸藥外,用切割技術不需要使用炸藥,大大提高安全生產水平。試點建設2—3家標準開采示范礦山,力爭年內有規模企業產值超千萬元。目前,荒料年生產能力為15萬方,2010年爭取30萬方。另一方面,提高加工技術。目前洪山石材產品主要有火燒板、光面板,產品品種單一,加工粗糙,附加值低,荒料利用率低。今后,要鼓勵企業引進異型材加工工藝和設備,加大高新石材加工企業入駐洪山石材加工區,以湖南長沙橘子洲頭用“永定紅”石材制作高32米,長83米,寬41米的青年毛澤東頭像為契機,大力開發“永定紅”石材工藝產品。把龍湖王壽山旅游與參觀標準化礦山、企業,購買石材旅游產品有機結合起來。鼓勵“華興石材”、“磊鑫石材”等一批石材企業出口創匯,大膽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構建三個平臺
1、構建創業平臺。加快建設石材加工集中區。
石材加工企業進入工業集中區是國家產業發展的要求,也是做強做大石材產業的必然要求。縣委、縣政府將石材產業作為我縣“334”產業發展的一大支柱,批準成立洪山鄉石材加工集中區。我鄉按照“中心突破,沿線布局、集中治理”的思路,做好石材產業的區域布局規劃,目前已完成大河背、善人凹二塊土地為中心的3000畝的石材工業集中區的地形測量,今年,當務之急是加快建立石材加工集中區。一要高標準設計。聘請省建材設計院對洪山石材加工區進行規劃設計,力求設計超前,功能齊全,布局合理,環保到位。二要提高入園門坎。借省政府出臺的整治意見,鼓勵一些企業做強做大,淘汰一批落后企業,對入園企業在建筑面積、投資規模、技術水平、環保要求等方面提高門坎,努力建設一批規模化、現代化、集約化、優美化的高新企業。三要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模式建設集中區。政府對規劃設計、征地、三通一平、環保措施等統一規劃建設,企業方面,充分發揮洪山商會的作用,對建設資金、土地安排、環境整治進行運作,發揮企業主體地位的作用。四要加強資本運作。鑒于工業集中區建設時間短,政策支持力度有限,資金缺口大,環保要求高的實際情況,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只要符合“三個有利于”就大膽嘗試,即有利于又好又快建設集中區,有利于調動企業的積極性,有利于解決問題和矛盾,促進和諧發展。如對資金缺口巨大的問題,采取企業預交、土地競標等形式,對堆場、道路、供水采取BOT、BT等模式,充分利用民間資本促發展。同時,建立“永定紅”石材交易中心。
2、構建服務平臺,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一是制定科學的政策。積極為縣委縣政府當好參謀助手,建議出臺一些鼓勵石材產業發展的政策,使石材產業成為我縣的重要產業,財政增收的重要來源。同時,結合洪山企業實際,協同經貿、環保、國土等部門制定合理的政策,使上級政策規定與企業的生存發展有機結合起來。
二是加強服務。在縣成立石材加工集中區領導小組和石材加工集中區管委會的基礎上,洪山鄉成立石材加工集中區領導小組、洪山鄉商會、洪山鄉環境執法中隊、洪山鄉洪福礦業有限公司,加強對企業的指導管理,為企業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通過商會動作,統一品牌,統一市場價格,杜絕內部殺價、搶單現象,維護永定紅石材的品牌、市場。
三是加強招商。實施項目帶動戰略,鼓勵石材高新技術深加工企業入駐洪山,實現產品升級,提高產品附加值,做強做大石材工業。
3、構建營銷平臺,拓展市場空間。
一是建立洪山鄉石材網站。發揮現代網絡優勢,克服洪山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的制約,主動收集海內外的市場信息,加大“永定紅”石材的宣傳力度。
二是設立短信平臺。將全國各地的“永定紅”石材老板、經銷商電話輸入短信平臺,建立營銷網絡,及時發布石材信息。
三是拓展海外市場。通過商會、行業協會主動參與廈門、廣東云浮國際石材展會,主動與石材出口公司、國外老板聯系,力爭兩年內出口石材量翻一番。
打響一個品牌
打響“永定紅”品牌。目前,“永定紅”這個名稱僅在福建范圍使用,在廣東云浮石材市場,稱永定石材為“嘉士紅”,在上海等地稱為“東方紅”。在洪山現有的78家企業中,僅2家注冊了公司,2家規模以上企業,其余均屬個體經營戶。為做強石材產業,我鄉決定成立洪山鄉洪福石材有限責任公司,將個體石材戶納入管理,為礦山企業和石材加工企業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注冊“永定紅”商標,打響“永定紅”品牌,力爭5年內規范以上企業達8家。
著力兩個提升
1、著力環境污染治理水平的提升。我縣的奮斗目標是建設海西生態型工貿旅游強縣,洪山境內有國家級森林公園王壽山,占有龍湖水域面積20平方公里,約占三分之一,龍湖王壽山旅游是我縣東樓西湖旅游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龍湖旅游的重要位置,同時,洪山是我縣的西大門,是拓展廣東、江西等沿海內地經濟、旅游的重要通道。而石材的開采必然會帶來植被的破壞和環境的污染。如何處理好保護環境與資源開采加工是石材產業發展的一個重大瓶頸。一是做好規劃。將洪山鄉規劃為三大板塊,生態旅游板塊、集鎮板塊、石材開采加工板塊。重點保護好王壽山15.3平方公里森林和8.5萬畝的生態公益林。將陳進塘、上山、半徑片范圍內的石材加工企業搬遷至北部的石材加工區。二是加大礦山治理力度。將石材礦山開采證22本整合為13本,嚴格按環保要求砌擋沙壩,種草種樹,確保礦沙不污染河流,遠景看不到青山掛白。三是加大企業污染治理力度。按照省政府《關于加強建筑飾面石材行業綜合整治的意見》,規范企業的發展,按“二步走”的思路解決企業污染問題。一方面是迅速建立洪山石材加工集中區。在2010年底前建好洪山石材加工區第一期,促使部分企業搬入集中區,未搬入集中區的企業按省市文件要求實行關閉或差別電價。另一方面,在集中區建設好之前,加大現有加工企業的整治力度,重點解決石粉排放河流、荒料產品亂堆亂放、廢料堆場等問題,實現企業廢水“零排放”,固體廢物統一清運、集中規范處置并綜合利用。
2、著力開采加工技術水平的提升。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將原來的22本證整合成13家、34個采礦點。全面推廣礦山鋸臺切割技術,礦山鋸臺切割技術有兩大好處:一方面提高資源開發利用率,將礦山荒料開采成材率由30%左右提高到70-80%,減少費料對環境的污染。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安全生產水平,除剝離山皮需要使用炸藥外,用切割技術不需要使用炸藥,大大提高安全生產水平。試點建設2—3家標準開采示范礦山,力爭年內有規模企業產值超千萬元。目前,荒料年生產能力為15萬方,2010年爭取30萬方。另一方面,提高加工技術。目前洪山石材產品主要有火燒板、光面板,產品品種單一,加工粗糙,附加值低,荒料利用率低。今后,要鼓勵企業引進異型材加工工藝和設備,加大高新石材加工企業入駐洪山石材加工區,以湖南長沙橘子洲頭用“永定紅”石材制作高32米,長83米,寬41米的青年毛澤東頭像為契機,大力開發“永定紅”石材工藝產品。把龍湖王壽山旅游與參觀標準化礦山、企業,購買石材旅游產品有機結合起來。鼓勵“華興石材”、“磊鑫石材”等一批石材企業出口創匯,大膽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構建三個平臺
1、構建創業平臺。加快建設石材加工集中區。
石材加工企業進入工業集中區是國家產業發展的要求,也是做強做大石材產業的必然要求。縣委、縣政府將石材產業作為我縣“334”產業發展的一大支柱,批準成立洪山鄉石材加工集中區。我鄉按照“中心突破,沿線布局、集中治理”的思路,做好石材產業的區域布局規劃,目前已完成大河背、善人凹二塊土地為中心的3000畝的石材工業集中區的地形測量,今年,當務之急是加快建立石材加工集中區。一要高標準設計。聘請省建材設計院對洪山石材加工區進行規劃設計,力求設計超前,功能齊全,布局合理,環保到位。二要提高入園門坎。借省政府出臺的整治意見,鼓勵一些企業做強做大,淘汰一批落后企業,對入園企業在建筑面積、投資規模、技術水平、環保要求等方面提高門坎,努力建設一批規模化、現代化、集約化、優美化的高新企業。三要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模式建設集中區。政府對規劃設計、征地、三通一平、環保措施等統一規劃建設,企業方面,充分發揮洪山商會的作用,對建設資金、土地安排、環境整治進行運作,發揮企業主體地位的作用。四要加強資本運作。鑒于工業集中區建設時間短,政策支持力度有限,資金缺口大,環保要求高的實際情況,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只要符合“三個有利于”就大膽嘗試,即有利于又好又快建設集中區,有利于調動企業的積極性,有利于解決問題和矛盾,促進和諧發展。如對資金缺口巨大的問題,采取企業預交、土地競標等形式,對堆場、道路、供水采取BOT、BT等模式,充分利用民間資本促發展。同時,建立“永定紅”石材交易中心。
2、構建服務平臺,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一是制定科學的政策。積極為縣委縣政府當好參謀助手,建議出臺一些鼓勵石材產業發展的政策,使石材產業成為我縣的重要產業,財政增收的重要來源。同時,結合洪山企業實際,協同經貿、環保、國土等部門制定合理的政策,使上級政策規定與企業的生存發展有機結合起來。
二是加強服務。在縣成立石材加工集中區領導小組和石材加工集中區管委會的基礎上,洪山鄉成立石材加工集中區領導小組、洪山鄉商會、洪山鄉環境執法中隊、洪山鄉洪福礦業有限公司,加強對企業的指導管理,為企業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通過商會動作,統一品牌,統一市場價格,杜絕內部殺價、搶單現象,維護永定紅石材的品牌、市場。
三是加強招商。實施項目帶動戰略,鼓勵石材高新技術深加工企業入駐洪山,實現產品升級,提高產品附加值,做強做大石材工業。
3、構建營銷平臺,拓展市場空間。
一是建立洪山鄉石材網站。發揮現代網絡優勢,克服洪山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的制約,主動收集海內外的市場信息,加大“永定紅”石材的宣傳力度。
二是設立短信平臺。將全國各地的“永定紅”石材老板、經銷商電話輸入短信平臺,建立營銷網絡,及時發布石材信息。
三是拓展海外市場。通過商會、行業協會主動參與廈門、廣東云浮國際石材展會,主動與石材出口公司、國外老板聯系,力爭兩年內出口石材量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