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核心產區制定產業提升規劃,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各地已形成了30多個石材產業聚集區,各地區的產業構成、經營模式、產業規模與產業結構各不相同,但各地石材產業基本都已成為當地最具特色的產業或支柱產業,對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新時期,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重點轉移,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加強生態環保、資源能源節約已成為當時及今后一定時期內的中心任務。石材產業的轉型升級的任務越來越緊迫,任重道遠。廣東云浮、福建南安、廣西賀州、北京周邊地區等石材產業聚集區已開始產業調整、優化升級工作。廣東云浮早在2006年,針對石材產業的小規模企業數量多、產業布局的“馬路經濟”模式、環境污染與生產安全等方面的問題,市政府、云安區政府專門邀請中國建材工業規劃院、中國石材協會,進行詳細的現場調研,結合國內外石材產業發展現狀和趨勢,制定了石材產業戰略規劃。規劃提出:“以創新為動力,以產品差異化為立足點,以市場營銷和資源保障為基礎,走精品之路,深入挖掘石材的文化內涵,以調整產業結構為主線,打造云浮石材強勢的區域品牌和企業品牌,不斷提高經濟效益水平,建立云浮石材產業可持續的競爭力。
發揮集群優勢,推進集群配套體系的全面協調、互動發展,建設工貿繁榮、環境友好、可持續發展的特色國際化石材產業”的發展戰略。規劃提出,第一步,用三到五年時間,突破產業發展的瓶頸,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形成充滿活力、具有發展后勁的石材產業集群。B卩,在資源保障體系的建設有突破性進展,盡快實現規模化聯合采購及參與礦山開采的突破,全面推進營銷平臺建設,在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大型專業化市場方面實現突破人才培育方面有突破性進展,率先在骨干企業中實現突破,造就一批現代企業家,藝術、管理等類產業人才培育見成效依托資源、專業市場,建立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優勢企業培育的突破。在產品自主創新能力建設上有突破性進展,開始對石材布局進行調整。第二步,在5 ~ 7年內,全面推進發展戰略的實施,逐步形成特色國際化精品石材加工基地、石藝文化創新基地、石材機具制造基地、精品石材及其機具展貿基地。
實踐證明,云浮石材近年來發展取得重大進步。云浮市石材博物館、石材新加工小區的規劃建設已取得成效。由北京北方投資集團投資建設的“中國.云浮國際石材產業城” 一期工程國際石材會展中心已經建成投人使用。云浮國際石材產業城總體規劃投資50億元,占地3000畝,包括十二大功能區。云浮市政府十分重視石材產業升級發展,現正在謀劃石材產業布局的進一步優化調整,按城市規劃的功能定位,規劃加快云城區石材產業的轉型調整,在安塘鎮、思勞鎮、鎮安鎮、石城鎮擬規劃新的發展區,不斷提升云浮石材的發展水平。
廣西賀州是我國著名的大理石產區,白色大理石在國內外市場上占有重要地位。賀州市政府面對新的發展形勢,針對本地石材產業開發利用水平低,加工產品技術含量低,產業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委托中國建材規劃院開展了產業發展規劃的研究與編制工作。未來5?10年,賀州石材產業發展的總體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發展觀及循環經濟理念為指導,堅持“保護中開發,開發中保護”原則,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以礦產資源有效控制為手段,控制總量,提高單位資源消耗所創造價值,實現資源節約與高效利用;以調整產業結構為重點,優化產業布局結構、企業組織結構和產品結構;以創新為根本動力,提升資源型產業集群的核心競爭力;提高競爭力,開拓市場,使賀州石材產品直接對接終端市場;加強資源綜合利用,保護生態環境,打造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綠色化的全國現代石材及碳酸鈣新材料產業示范區”。重點做好“調控資源開采總量,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礦產資源價值;調整與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產業升級步伐;推進以研發、設計引領為核心的技術創新,提高產業發展內在動力”等重點任務,規劃針對賀州的具體情況,提出了產業鏈、總體布局、資源整合、產業結構調整、技術升級、石材加工及碳酸鈣產業加工、循環經濟、配套產業等詳細的發展方案。為未來賀州石材產業轉型升級提供科學的指導與參考依據。
老產區的轉型升級已在各地政府中引起了充分重視,在取得先發優勢的基礎上,如何再創輝煌是各地石材產業面臨的重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