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印象
注重專業和創新
“我們自己是做機械設備的,如果都不能考慮到自己生產時操作的便捷性,還怎么能設計出好產品給別人。”對于公司年輕技術人員只想圖簡單買進設備的想法,鄭遠東有些許不滿,“如果真的需要,再多的錢我也愿意投,但重點是花了錢買的是不是對的東西。”十幾歲就開始創業的鄭遠東,對專業技術和成本管控有著自己的理解。就像聘請職業經理人一樣,他寧愿花更多的錢請一個更專業的人,而不會為了省一點錢而找來一個不上不下的人,“不專業的人,不用工資我都不請”。
注重專業和創新,是鄭遠東賦予巨輪的企業氣質,也是他希望能成為企業今后的核心所在,他并不想太過突顯個人的作用。“知道喬布斯的人和知道蘋果(手機)的人一樣多,當喬布斯不在了,對蘋果產生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反過來看奔馳、寶馬這些企業,沒幾個人知道它們的總裁是誰,但也不影響人們對它們品牌的接受和認知。”在泉州的機械制造業里,鄭遠東正在率先對巨輪進行脫家族化和個人化的過程。
□對話
按部就班,才有逆市資本
《老板周刊》:過去一年,受整體經濟環境和房地產調控的影響,石材行業的情況并不樂觀,作為上游企業,巨輪是不是有受到影響?
鄭遠東:其實并不會,相反我們去年的銷售還是有很好的增長。都在說石材行業的情景差,我個人是不這么認為的,福建特別是水頭的石材產業發展到現在,確實已經發展到了一個頂點,對石材機械的需求也到了一個飽和期。但從全國范圍來看,其實各地新興的石材基地和石材市場還是很多的,這些地方雖然是剛剛起步,但很多都是南安的石材企業老板過去投建的,所以起點比較高,對石材加工機械的需求反而更高。就是因為這些市場的興起,我們的銷量才會保持高速增長,2012年我們駐外省的辦事處增加到18個,而之前只有6個。
《老板周刊》:對于今后市場的預估也是一樣的樂觀?
鄭遠東:是的。很多人都說石材產業是走到了低谷的產業,我不這么看。歐洲使用石材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而國內不會超過30年。在石材的使用上,我們還有巨大的空間和市場,相應的,石材加工機械也還有很多可以改進和提高的地方。所以從國內整體的發展形勢來看,我對今后的市場還是非常有信心的,我認為石材還是個朝陽產業。
《老板周刊》:如果從整個機械制造業的角度看,2012年其實出現了產能過剩的狀況,巨輪是如何避免出現這個情況的?
鄭遠東:這還是因為有的企業對整個市場趨勢判斷不準確造成的。去年會出現一些產能過剩的情況,主要是因為前兩年市場太好,企業盲目擴產造成的。但你要分析前兩年為什么市場會暴漲,是因為經過了2008、2009年的經濟危機后,被壓抑的產能開始報復性地反彈,就像一個餓了兩天的人,突然有錢就會暴飲暴食,但過一段時間就會恢復正常。我也認為現在市場其實并不是不好,而只是恢復理性了。
所以,我們一直都是按照企業自身的規劃來調整發展步伐的,不會一窩蜂地跟風投資,也不會因為暫時的市場疲軟而放棄原來的規劃。做好技術創新和品牌經營,有多大實力做多大事情,能做到這些就能把企業做好。當然,更精細化的管理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以前我們賣一個產品要做三個庫存,現在通過更精確的計算,基本上能減少到只剩一個庫存了。
《老板周刊》:那巨輪有沒有計劃進一步擴大產能?
鄭遠東:根據我們的規劃,今年在南安另一個工業園有一個100畝的生產基地會開始建設。今年我們計劃在全國新增10個辦事處,所以在產能上也有提升的需求。而且依托新的生產基地,我們也將進一步實現產銷分離,并逐漸向礦山機械等石材上下游產業加工機械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