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上海舊區改造和舊住房改造力度將進一步加大。從11月18日舉行的市政府新聞通氣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上海預計將實施5000萬平方米的各類舊住房修繕改造,其中,“拆除重建”的新改造模式正在展開試點。舊住房修繕改造涵蓋的內容也更加豐富,市民關心的小區停車位、既有住房加裝電梯、二次供水改造等,有望結合修繕改造一并實施。
100萬戶居民“十二五”受益
截至去年年底,上海存量房屋超過11億平方米,其中公房類舊住房約有1.4億平方米,存在房屋老化、設備陳舊、設施不全、安全隱患突出等問題,需要通過政府主導推進修繕改造。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主任顧金山介紹,“十二五”期間,上海已經累計實施各類舊住房改造7000萬平方米,受益居民超過100萬戶。“十三五”期間,上海還將按照“業主自愿、政府扶持、因地制宜、多元籌資”的原則,實施5000萬平方米的各類舊住房修繕改造。
舊住房改造將集中解決老舊小區的“急難愁”問題。市住建委巡視員龐元介紹,“十三五”期間,舊住房修繕改造的內涵將得以豐富,市民普遍關心的小區停車位、既有住房加裝電梯、二次供水改造、積水點排除、小區架空線落地、下水管道翻排等等,都有望結合修繕改造,統籌協調,一并實施;相關的試點工程正在開展。
“拆除重建”將成為舊居住區改造整治的一種新模式。龐元表示,過去,舊居住區改造以拆后搬遷為主;近年來上海探索“拆除重建”模式取得進展,試點項目獲得群眾普遍歡迎。目前,“拆除重建”模式已經形成整套操作流程,目前也正在試點。
舊區改造強調“拆改留”并舉
2011年至2015年7月,上海中心城區已改造二級舊里以下房屋302萬平方米,受益居民約12.6萬戶。市住建委表示,“十三五”期間,在舊區改造方面,將繼續以成片二級舊里以下房屋為重點,同時開展中心城區零星舊改地塊的改造,并推進郊區城鎮舊區改造和“城中村”改造。
市住建委特別強調,在舊區改造和舊住房改造的過程中,將著重考慮歷史建筑保護。顧金山表示,在改善市民住房困難的基礎上,還要注重歷史建筑、尤其是歷史風貌區的保護,注重歷史文脈傳承和城市文化內涵提升。“‘十三五’期間,要改變過去舊區改造以拆、建為主的狀態,堅持‘拆改留’并舉,把對歷史保護建筑,特別是成街坊的保護放到更加重要的地位。”
市住建委預計,“十三五”期間,將結合舊住房修繕改造,實施居住類優秀歷史建筑修繕約50萬平方米。
共有產權保障房管理辦法將出臺
保障房建設,也將是上海“十三五”期間住房“共享發展”理念的實踐重點。以居住為主、以市民消費為主、以普通商品住房為主“三個為主”的原則,和廉租住房、共有產權保障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公共租賃住房、征收安置住房“四位一體”、租售并舉的住房保障體系,將繼續在“十三五”期間實施。
公共租賃住房方面,上海將重點為科創中心和自貿區建設提供配套支持。截至今年10月,上海供應各類公共租賃住房7.3萬余套,簽約出租6萬余套,入住約16萬人。“十三五”期間,一方面,將通過商品房5%配建、代理經租社會閑置存量住房等模式,籌措公租房。市住建委介紹,明后兩年世博后灘地區、鐵路南站地區和虹橋樞紐地區將有約6000套市籌公租房交付。同時,也鼓勵企業自建單位租賃房、整體租賃公租房,或向職工發放租房補貼,解決人才、特別是“新上海人”的階段性居住困難。
共有產權保障住房方面,目前,上海的準入標準已經進一步放寬至人均住房建筑面積15平方米以下(家有大齡青年還可進一步放寬)和人均月可支配收入6000元以下,2014年約有2.73萬戶申請家庭通過審核。在2010年以來的試點經驗基礎上,目前,上海正在制訂《上海市共有產權保障住房管理辦法》,預計年內將正式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