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年前,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有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幾千年后的今天,北岳恒山不幸也中了“利來”“利往”的招,竟被長期無序采石“破了相”。網友“端木刑天”在荊楚網悲情發帖:“作為一名山西80后,從小被告知聞名中外的 ‘五岳’中有一 ‘岳’叫恒山。可是現在,晉文公作古多年,晉商亦不比從前,堂堂北岳慘遭‘破相’!”
恒山之所以被 “開膛破肚”,皆緣于其主峰所在地渾源縣乃國家級貧困縣。正是帶著及早脫貧的強烈欲望,“靠山吃山”成了致富之道,粗放的、無序的、掠奪性的開采年復一年,扭曲出“只說金山銀山,不談綠水青山”的趕超沖動。如此難以持續的發展路徑,讓網易網友“柳林青”無奈吟起順口溜:“當代愚公采石忙,要把綠色全變黃,為保自己銅錢厚,子孫后代去喝湯。”
“白色瘡疤”涂鴉北岳,都是“山西黑”惹的禍。“山西黑”乃恒山特產花崗石,開采加工后每平方米最高可賣五六千元,大多銷往日本、韓國以制作墓碑。近乎瘋狂的蜂擁開采,帶給日本、韓國的是一塊塊莊重肅穆的“黑色墓碑”,而留給北岳恒山的卻是一塊塊觸目驚心的“生態墓碑”!網友“民心”在新浪網哀怨發帖:“我們是當年在渾源插隊的北京知青,看到第二故鄉的名勝被破壞,我們心痛!”
“饕餮”北岳,“破相”恒山,讓人扼腕!“山西黑”,“黑”山西,令人憤慨!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關鍵要養成“既算經濟賬,又算環境賬”的生態社會學思維。“吃祖宗飯,造子孫孽”的傻事,再也不能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