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石瓷磚現狀
大理石瓷磚并不是個新話題。去年,幾乎同一時間,12月30日,以“大石代、大潮流、大討論”為主題的大理石瓷磚發展高峰論壇在佛山舉辦,陶瓷行業里30多家在大理石瓷磚領域擁有一定話語權的企業都紛紛亮出了自己的產品,多位大理石瓷磚領頭企業也被邀請到臺上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對行業及大理石瓷磚的未來做出了展望。
高利潤引企業跟風
2015年,建陶行業寒風蕭瑟,倒閉大潮沖擊著一家家具有相當規模的陶瓷企業,整個行業不說哀鴻遍野,至少也可說是觸目驚心。許多企業現有的產品品類已不足以調動市場購買的積極性,或是利潤率已不足夠,為了刺激市場,不少企業又把目光轉向了大理石瓷磚,而在此前已推出大理石瓷磚的企業,也在不斷開發新品。
在今年佛山春季陶博會上,通利、非梵、金玉名家、金絲玉瑪、金牌亞洲、安華等企業都紛紛發布了大理石瓷磚新品,不少企業還直接將品牌名與大理石瓷磚掛鉤。而在秋季陶博會期間,推出大理石瓷磚的企業依然不在少數,大將軍、匯亞、新潤成、倍加新、卓遠、升華、金舵、羅浮宮等企業也紛紛加入大理石瓷磚軍團。而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僅佛山地區推出大理石瓷磚的企業就有30多家,品牌數不低于100個。有數據還指出,目前“大理石瓷磚”約占據了瓷磚消費市場的近10%份額,在家裝市場,市場份額更是接近30%。
眾多企業依然跟風推出大理石瓷磚的原因,無疑是受到高利潤的指引,盡管大理石瓷磚產品發展時間已并不算短,但產品利潤率依然比當前市場的主流的全拋釉、拋光磚產品高出一截,不少企業也紛紛調高了大理石產品在自身產品結構中的比重。
入門容易逼真難 廠家眾多貼牌嚴重
一個產品被做爛,另一原因往往在于技術上實現了透明,誰都可以來做,沒有難度和門檻。而大理石瓷磚,尤其是早期,從工藝上來講只是全拋釉產品的一種,只不過在紋理和品類上實現了創新。那么,這種創新的技術難度究竟有多大,一些領軍企業的技術路線是否會輕易為行業所復制和山寨?
簡一大理石瓷磚清遠生產基地廠長雷新橋認為,行業內生產大理石瓷磚的基本技術路線是類似的,都是采用了噴墨加絲網印刷的方式,但生產的技術門檻還比較高,難度較大。其關鍵就在于大理石瓷磚生產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每個部分都是相互關聯的,而不光是一個工序或者某個部門的問題。
雷新橋表示他也看過現在行業里很多企業的產品,但目前能達到非常逼真效果的產品還不多,很多企業的產品遠看都還行,但是靠近了對比,那種層次感暫時還是具有一定缺陷。原因就在于“大理石瓷磚的生產是系統性的,從配方開始,到原材料加工、技術對版、花色品種,包括釉線窯爐,都是不一樣的,每個環節都有講究。比如說平整度、表面效果等等各方面結合在一起,才能達到一個比較好的整體效果。現在行業內一些大理石瓷磚企業可能在某一方面差一點點,比如說對了表面效果,平整度對不了,對了平整度,逼真度又對不了。”
而國內領軍的大理石瓷磚企業目前的生產工序則相對比較復雜。包括套噴技術,噴墨機噴墨之后,后面的絲網要根據噴墨機的圖案進行套印,走位上對工藝要求較高。
佛山金尊玉陶瓷公司董事長南順芝還透露,自己是做市場出身,對市場比較敏感,在2012年時就察覺到大理石瓷磚將成為一個趨勢,當年就開始研發大理石瓷磚,但受限于當時的技術瓶頸,走了很多彎路,研發了一年多,也沒有成功,“當時研發出來的產品拿去跟一些在大理石瓷磚領域比較領先的企業對比相差了太多,很多的花色,在墨水的發色上存在問題,有些該藍的不藍,該綠的不綠。”而南順芝還表示,當前行業里號稱大理石的產品有很多技術水平都還停留在他們2012年左右研發的水準。
“很多大理石瓷磚生產企業,包括私拋廠,就是在表面上一層效果網,有凹凸效果,不光神不像,連形都不像,大理石瓷磚本來是一個很好的品類,但這樣低質的產品流入到市場之后可能就會將這個品類搞砸,很多消費者就會對大理石瓷磚產生偏見。”南順芝表現出擔憂。
另外,南順芝還透露出一個信息,雖然當前行業中推大理石瓷磚的企業眾多,但據他估計,大概80%-90%的企業都是貼牌,真正具有生產實力的企業數量并不多。這個觀點也被譚旭日的說法所印證,譚旭日表示,佛山地區雖然很多家企業在推大理石瓷磚,但不一定都是自己做的,很多都是到其他企業貼牌生產的,真正能夠做出來的可能只有5、6家企業,而可能只有3、4家在技術上能夠實現真正的領跑,比如簡一、壹號、非梵、通利。
譚旭日還表示,廣東產區在產品技術上已經比較過硬了,江西、山東這些地方也都有做大理石瓷磚的,但大部分企業在技術上一塌糊涂,做出來的產品紋理粗糙,物理化學性能指標上也都不理想。
價格戰早已打響 對品牌企業無影響?
跟風涌入,同類復制,相互殺價,你死我活。這似乎是中國當前所有行業的通病。而陶瓷行業在此前幾十年的發展中,已經經歷了太多這樣的場景。無論是拋光磚、全拋釉,還是微晶石,行業才推出時都是價格高昂利潤豐厚,但隨著多家廠商逐漸加入競爭,產能擴張,價格走低,利潤越做越薄,殺價也越來越狠。
南順芝也認為,真正的大理石瓷磚生產技術在行業中復制的門檻較高,主要是穩定性難以保證,雖然工藝的研發成本不高,但需要反復調試和堅持,比較繁瑣和復雜,“這類似于寫毛筆字,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養成的”。而在他看來,很多企業做不到的原因就在于不愿意投入太多精力去做,而將噴墨機上線很簡單就能印制出來。“我覺得他們那個只能說是‘泛大理石’,而不能說是真正的大理石瓷磚,在逼真程度上差了太多。”
根據北京、西安、重慶、南寧、杭州等多個市場終端的調查,當前泛大理石瓷磚產品在市場上占比較大,每個店面或多或少都有大理石紋理的瓷磚產品,但真正去用“大理石瓷磚”這一品類去進行推廣的企業仍為少數,不同產品之間在產品品質、圖案逼真度、等方面都相差較大,價格也已形成了一定梯度。
如在西安大明宮建材家居城北郊店,一層瓷磚商戶近80家,80%的店面都有大理石瓷磚產品售賣,以大理石瓷磚為主推產品的有非梵大理石瓷磚、壹號大理石瓷磚、通利大理石瓷磚三家。而其他店面在推廣時僅把大理石瓷磚作為全拋釉類別進行推廣,如大唐合盛、羅曼締克瓷磚等品牌專賣店內,大理石瓷磚作為全拋釉類別的一種,在全店面所有產品中大概占到二分之一。
而在重慶紅星美凱龍南坪店情況也類似,該店擁有瓷磚品牌27家,除簡一、通利兩家做了大理石瓷磚的品類推廣外,其他的品牌并沒有專門推這一品類,很多品牌不作為大理石瓷磚推廣,只叫做全拋釉,大理石瓷磚對他們而言是仿石材紋理的全拋釉。比如諾貝爾、斯米克、新中源,箭牌瓷磚等都是如此。
對于市場上賣30-40元一片的大理石瓷磚,南順芝表示,這些產品實際上就是一般全拋釉,只不過在生產上從原來的全通網換成了效果網。
譚旭日卻認為,大理石瓷磚價格戰當前還未正式打響,但在未來會有是必然的,因為在未來市場銷售不好的情況下,不排除一些企業會“退步”,節約成本降低產品品質,利用價格沖擊市場。但他同時也表示大理石瓷磚這個品類可能已經并不太好做了,因為隨著品類的推廣和發展,現在在行業里面已經形成了某種認知格局,在大理石瓷磚領域,一些領跑企業在市場消費者的心目中已經奠定了相應位置,市場推廣方面也已形成了一種絕對優勢,因此其他后發企業技術再過關,都很難打開這個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