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材工業協會秘書長譚金華:
此項政策的調整對我國石材行業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這次國家出口退稅和加工貿易稅收政策的調整屬結構性調整,是國務院今年宏觀調控政策采取的綜合措施之一,體現了國家有意減少資源性產品出口的意圖,這有利于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外貿轉變增長方式,推動進出口貿易均衡發展。從目前看,雖然出口退稅政策調整有3個月的緩沖期,且禁止類目錄的具體商品名稱及稅號還沒有公布,將由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另行發布,對短期內市場心態還是影響較大。預計不同品種受到的影響會不一樣,普通產品可能會受到一定影響。此外,2006年9月15日后再簽訂出口合同可能會出現一定的觀望等。此項政策的調整對我國石材行業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一方面,由于我國石材業存在著事實上的中低檔產品產能過剩情況,出口企業規模較小且較為分散,出口石材報價偏低,隨著來自我國低價石材出口的增加,我國通過出口對國際石材市場走勢施加著越來越大的影響。此次取消部分石材出口退稅,并未包括高附加值的石雕石刻,可以適當地控制我國普通石材出口節奏,避免或減少因石材出口增長過快而對某些國家造成壓力以引起反傾銷等貿易摩擦;另外,取消出口退稅可以刺激出口報價的提高,有利于國內石材市場價格的穩步提升。這是政策調整積極的一面。
另一方面,隨著近年來石材行業的快速發展,我國石材產量占全球的份額不斷提高。2005年我國的石材產品出口額超過22億美元,約占國內產值的五分之一;石材加工貿易額超過7000萬美元。如果都按照13%的出口退稅率來計算,對整個行業來說,則每年石材出口和加工貿易這兩項損失可達數億美元。相信隨著政策的到位,對石材行業的影響會逐漸顯現,本來微利的石材出口難以承受不退稅成本的增長;另外,禁止石材加工貿易,不利于充分利用國外石材資源。要是形成這樣的結果,那對國內石材產業所造成的影響是非常嚴重的,尤其對福建、山東、廣東等石材出口大省及出口影響較大。
對此,中國石材工業協會將進一步向國家有關部門提出意見,反映情況,并會同各地石材行業組織和石材進出口企業,共同研究應對措施,及時反饋,溝通信息,尋找出路,以化解此次政策調整給行業和企業所造成的影響。
泉州市石業商會:政府監督,行業協調,提高石材商品價格——石材行業取消出口退稅和來料、進料加工列入禁止類后的發展建議
2006年9月15日,國家財政部、商務部、發改委、海關總署、國家稅務局總局聯合發布關于調整部分商品退稅率和增補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的通知,把海關進出口類中石材出口列入取消退稅并對來料、進料加工列入禁止類目錄,這無疑給已遭遇人民幣升值4%以及原油漲價導致經營成本急劇增加的石材出口企業以致命打擊。如何認真分析石材行業面臨危機,凝集石材行業的智慧和力量,有理有節地提高石材商品價格,體現石材應有的價值,維護行業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已經是各級政府、石材行業商會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
國家五部委通知。建材出口行業,將被取消簡易征收6%退稅,進口荒料征收18%增值稅和1%關稅,加上人民幣升值4%以及運費漲價,生產成本將增加30%以上;而惠安以墓碑、雕刻品出口雖然尚未列入取消出口退稅,但主要依賴手冊進口荒料加工的出口企業,也直接增加成本25%以上,面對這空前的危機,政府及社會各界如何認真正視當前行業困境,尋找切實可行的措施,幫助石材出口企業尋找賴于生存和發展的道路,是一個迫切的任務。
要拯救石材行業的生存,除了積極向有關部門反映請求放寬對石材進出口限制外,最關鍵的是能喚起石材界共鳴,團結起來,凝聚力量,擰成一股繩,達到高度共識,把人民幣升值、能源漲價、取消出口退稅及征收進料關稅這些企業背不動的包袱轉嫁在出口產品上。因此,統一協調提高石材產品出口價格,這是解決石材出口生存的最根本問題。提價問題、涉及面廣,必須引導石材企業從思想上理清思路,從戰術上找準突破口,才能制定有效措施,達成預期目的。
福建省惠安縣石雕石材行業協會:
9月14日,財政部,發展改革委,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局關于調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稅和增補加工貿易及禁止類商品目錄的通知頒布后,這對正遭遇人民幣升值(已達5%)和原油漲價導致運費成本大幅度增加的石材出口行業 已是雪上加霜,面對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廣大石材出口企業表示理解。福建省石材進出口占全國進出口總量2/3德全省八家石材協會,正在醞釀,利用這次五部委的通知作為轉機,把石材出口企業這些急劇增加的成本轉嫁在出口產品上,聯合對外提價。因此,對《通知》頒布以后,必須盡快明確解決幾個問題:
1、海關總署,國家稅務局必須盡快出臺《實施細節》,對于公布的取消出口退稅的海關編碼是原則上的規定,應該在出口產品名稱上盡快明細規范,國家稅務局應根據出口石材產品哪些取消退稅?哪些不取消?產品出口報關,如何申報?一個集裝箱混裝產品如何報關?盡快出臺實施細節,加強業務培訓,以便讓廣大石材出口企業對生產成本心中有數,不致于到12月15日以后,措手不及,造成承接價格虧損以致報關上的混亂產生。
2、各地石材協會在醞釀提價,提價的測算根據是按實施細節各種產品增加的成本來運作,同時必須在11月上旬在國外各種專業石材新聞刊登,信息必須準確無誤,以便在12月15日以后統一提價,這是一個尊嚴和誠信的問題。現在,征求地方海關,稅務部門都沒有明確的實施細節可遵循,如此嚴重地危及了石材出口企業的生存。
3、保護國內的資源應對等使用國外資源。
通知對取消荒料原材料及半成品出口退稅,這種保護國內資源增加深加工附加值出口是正確的,但增補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取消來料,進料海關監管,征收17%增值稅和1%關稅,這等于是限制使用國外資源,因為國內荒料開采只收礦山開采費而不收增值稅,這不是對等使用國外資源。因此,建議繼續保持留來料,進料海關監管,出口核銷政策,或實行荒料零關稅進口,引導企業在大量國內城市建設,賓館酒樓,住宅建設使用國外荒料資源,還有利于有效保護國內資源,減少貿易順差壓力,不失為一條有效途徑。如果進料,來料征收17%增值稅和1%關稅,這樣使用國外資源成本急增,以致國外客商大量轉移使用國內廉價石材,將會導致國內資源加大采掘力度,造成國內資源緊張局面,因此,請商務部務必慎重權衡利弊,并盡快明確出臺具體細則規定。
福建泉州石業商會首席副會長、福建惠安豪翔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蔣細宗:
2006年9月15日,國家財政部、商務部、發改委、海關總署、國家稅務局聯合發布關于調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和增補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的通知,把石材出口列入取消退稅并對來料、進料加工列入禁止類目錄,這即日生效雙管齊下的通知,本來面臨人民幣升值4%以及原油漲價導致運輸費用成本急增的石材出口來影響,把石材加工制品出口行業列入“二高一資”加以限制,這是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也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發展后必須考慮的,作為石材企業,充分理解并積極支持,但在具體執行細化上,必須充分考慮以下幾個意見:
一、石材出口行業的規模和現狀:根據海關總署統計,2005年全國石材出口22.33億美元,1225萬噸;進口石材8.22億美元,457萬噸,進出口合計33.55億美元。中國石材在全國建材工業單一產品進出口排行榜中第十次蟬聯數量、金額第一,同時也是中國石材在世界石材貿易中出口數量、金額第二次蟬聯世界第一,超過了世界石材王國意大利,中國不但是生產大國,也是荒料進出口大國,每年以2-3億美元進口額在增長。
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各地立足于傳統工藝的基礎上以及當地資源,從家庭式作坊到辦工廠、公司迅速發展壯大,在民營企業的迅速發展的市場過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規范和管理,無序競爭必然產生,競爭促進了石材加工的技術、質量、品種迅速提高,現在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但無序競爭也帶來了互相殺價,出口價格一路狂跌,已到最低谷。近二年來,交通嚴管,原油漲價,導致石材行業經營成本以5-8%上升,05年7月份,人民幣升值到今天已達到4%,這對于已處于微利經營的出口石材行業更是雪上加霜,如果說再實行《通知》取消出口退稅,對出口石材行業無疑是致命的地震,后果不堪設想。
二、保護傳統產業生存,穩定農村勞動就業:
石材出口行業的發展崛起,源自于傳統的工藝基礎,特別是泉州市石材行業,以惠安的傳統雕刻與南安的建材為主,惠安的雕刻技術源自1500多年前的晉王朝流傳至今,建國初期的北京八大建筑及國內著名的紀念堂館,無不凝聚著惠安工匠的精湛的雕刻藝術,現在臺灣、東南亞的近千座寺院雕刻90%源于惠安工匠之手。一塊粗糙的巖石,經惠安工匠精心雕刻,變成一件栩栩如生的藝術作品,并以五到十倍的附加值出口,改革開放以來,面對國外的大市場,立足于傳統石材雕刻技術,引進先進的國外加工設備,迅速占領了國外市場,從園林城市景觀雕刻到陵園墓石加工,從最初臺灣、東南亞到日本、韓國、美國、歐盟、中東、阿聯酋、澳大利亞、蘇聯等國家,出口業務發展以及從業人員隊伍迅速擴大,現在泉州市已有石材生產廠家3000多家,從業人員40萬多人,2005年總產值達270億人民幣,其中出口10多億美元。石材行業的發展,帶動了機械machine/制造、磨具磨料生產、包裝材料、機械machine/維修、運輸物流、港口碼頭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形成了龐大的產業規模。石材產業成了地方經濟建設的主辦軍,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中國有13億人口,絕大部分農村人口文化素質不高,特別是沿海地區,土地資源少,在利用國內外石材及傳統手工雕刻工藝優勢,以最大化附加值加工出口,最大程度解決勞動力出路程,作為發展地方經濟一大特色,不失為一條有效的途徑,如果采用一刀切,雙管齊下,造成企業無法生存停產,將直接或間接危及到社會安定穩定,不利于和諧社會建設。
三、積極引導,堆進產業升級:
石材行業從最簡易的有限的投入到引進國際先進的石材加工機械machine/,發展到具有集群規模的石材王國,這源自于企業自身的積累過程,但還有大部分中小企業處于發展培植階段,必須積極加以引導,促進產業升級。
石材產品,已被廣泛應用于城市園林建設,建筑裝飾不可缺少的材料,它具有經久耐用、自然美觀的特點,石材資源也越來越被行業界所重視,正在積極進走循環經濟發展道路。近年來,石材行業不斷采用先進的節能除污工藝,走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循環式發展道路。現在,污水處理在利用,石粉塵經沉淀生產新型環保建材。2005年,石材行業為又引進意大利、德國先進設備,利用國內外大理石碎料碾碎后,再采用先進的科技工藝,生產人造花崗巖,現在泉州石材行業已投資十多億元建設了七條流水線,石材的廢棄物、礦山碎石料、石粉塵已得到了充分利用,使用有限資源,利用科技優勢,走循環發展道路,推進產業升級已是石材界的共識。因此,積極引導產業走持續發展道路至關重要。
四、保護國內資源,應對等使用國外資源:
《通知》把石材來料、進料加工列入禁止類項目一律征收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稅,這從企業的角度看是限制使用國外資源,國內現在所有礦區開采,只收“開采費”和辦證費用,增值稅17%指原材料經過加工以后增值部分,應扣除原材料進項。國內石材料本身就不設增值稅,而進口石材增收17%增值稅和1%關稅,這等于設置壁壘,限制不使用國外資源,引導大量開發使用國內僅有資源,這是不對等的。
長期以來,海關監管的進料、來料僅用于加工后產品出口核銷,對廣泛應用于國內城市園林建設,高檔酒店、賓館和高級建筑住宅大量的進口石材均增收進口稅和環節稅,我們認為對保護資源,應起到保護國內資源。因此對進口石材采用“0”關稅,對等于國內石材資料廣泛使用,這既是利于擴大進口,保護國內資源,不可以大幅度減緩美元順差的壓力,減緩國內荒料資源緊缺的書面,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
此項政策的調整對我國石材行業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這次國家出口退稅和加工貿易稅收政策的調整屬結構性調整,是國務院今年宏觀調控政策采取的綜合措施之一,體現了國家有意減少資源性產品出口的意圖,這有利于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外貿轉變增長方式,推動進出口貿易均衡發展。從目前看,雖然出口退稅政策調整有3個月的緩沖期,且禁止類目錄的具體商品名稱及稅號還沒有公布,將由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另行發布,對短期內市場心態還是影響較大。預計不同品種受到的影響會不一樣,普通產品可能會受到一定影響。此外,2006年9月15日后再簽訂出口合同可能會出現一定的觀望等。此項政策的調整對我國石材行業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一方面,由于我國石材業存在著事實上的中低檔產品產能過剩情況,出口企業規模較小且較為分散,出口石材報價偏低,隨著來自我國低價石材出口的增加,我國通過出口對國際石材市場走勢施加著越來越大的影響。此次取消部分石材出口退稅,并未包括高附加值的石雕石刻,可以適當地控制我國普通石材出口節奏,避免或減少因石材出口增長過快而對某些國家造成壓力以引起反傾銷等貿易摩擦;另外,取消出口退稅可以刺激出口報價的提高,有利于國內石材市場價格的穩步提升。這是政策調整積極的一面。
另一方面,隨著近年來石材行業的快速發展,我國石材產量占全球的份額不斷提高。2005年我國的石材產品出口額超過22億美元,約占國內產值的五分之一;石材加工貿易額超過7000萬美元。如果都按照13%的出口退稅率來計算,對整個行業來說,則每年石材出口和加工貿易這兩項損失可達數億美元。相信隨著政策的到位,對石材行業的影響會逐漸顯現,本來微利的石材出口難以承受不退稅成本的增長;另外,禁止石材加工貿易,不利于充分利用國外石材資源。要是形成這樣的結果,那對國內石材產業所造成的影響是非常嚴重的,尤其對福建、山東、廣東等石材出口大省及出口影響較大。
對此,中國石材工業協會將進一步向國家有關部門提出意見,反映情況,并會同各地石材行業組織和石材進出口企業,共同研究應對措施,及時反饋,溝通信息,尋找出路,以化解此次政策調整給行業和企業所造成的影響。
泉州市石業商會:政府監督,行業協調,提高石材商品價格——石材行業取消出口退稅和來料、進料加工列入禁止類后的發展建議
2006年9月15日,國家財政部、商務部、發改委、海關總署、國家稅務局總局聯合發布關于調整部分商品退稅率和增補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的通知,把海關進出口類中石材出口列入取消退稅并對來料、進料加工列入禁止類目錄,這無疑給已遭遇人民幣升值4%以及原油漲價導致經營成本急劇增加的石材出口企業以致命打擊。如何認真分析石材行業面臨危機,凝集石材行業的智慧和力量,有理有節地提高石材商品價格,體現石材應有的價值,維護行業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已經是各級政府、石材行業商會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
國家五部委通知。建材出口行業,將被取消簡易征收6%退稅,進口荒料征收18%增值稅和1%關稅,加上人民幣升值4%以及運費漲價,生產成本將增加30%以上;而惠安以墓碑、雕刻品出口雖然尚未列入取消出口退稅,但主要依賴手冊進口荒料加工的出口企業,也直接增加成本25%以上,面對這空前的危機,政府及社會各界如何認真正視當前行業困境,尋找切實可行的措施,幫助石材出口企業尋找賴于生存和發展的道路,是一個迫切的任務。
要拯救石材行業的生存,除了積極向有關部門反映請求放寬對石材進出口限制外,最關鍵的是能喚起石材界共鳴,團結起來,凝聚力量,擰成一股繩,達到高度共識,把人民幣升值、能源漲價、取消出口退稅及征收進料關稅這些企業背不動的包袱轉嫁在出口產品上。因此,統一協調提高石材產品出口價格,這是解決石材出口生存的最根本問題。提價問題、涉及面廣,必須引導石材企業從思想上理清思路,從戰術上找準突破口,才能制定有效措施,達成預期目的。
福建省惠安縣石雕石材行業協會:
9月14日,財政部,發展改革委,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局關于調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稅和增補加工貿易及禁止類商品目錄的通知頒布后,這對正遭遇人民幣升值(已達5%)和原油漲價導致運費成本大幅度增加的石材出口行業 已是雪上加霜,面對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廣大石材出口企業表示理解。福建省石材進出口占全國進出口總量2/3德全省八家石材協會,正在醞釀,利用這次五部委的通知作為轉機,把石材出口企業這些急劇增加的成本轉嫁在出口產品上,聯合對外提價。因此,對《通知》頒布以后,必須盡快明確解決幾個問題:
1、海關總署,國家稅務局必須盡快出臺《實施細節》,對于公布的取消出口退稅的海關編碼是原則上的規定,應該在出口產品名稱上盡快明細規范,國家稅務局應根據出口石材產品哪些取消退稅?哪些不取消?產品出口報關,如何申報?一個集裝箱混裝產品如何報關?盡快出臺實施細節,加強業務培訓,以便讓廣大石材出口企業對生產成本心中有數,不致于到12月15日以后,措手不及,造成承接價格虧損以致報關上的混亂產生。
2、各地石材協會在醞釀提價,提價的測算根據是按實施細節各種產品增加的成本來運作,同時必須在11月上旬在國外各種專業石材新聞刊登,信息必須準確無誤,以便在12月15日以后統一提價,這是一個尊嚴和誠信的問題。現在,征求地方海關,稅務部門都沒有明確的實施細節可遵循,如此嚴重地危及了石材出口企業的生存。
3、保護國內的資源應對等使用國外資源。
通知對取消荒料原材料及半成品出口退稅,這種保護國內資源增加深加工附加值出口是正確的,但增補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取消來料,進料海關監管,征收17%增值稅和1%關稅,這等于是限制使用國外資源,因為國內荒料開采只收礦山開采費而不收增值稅,這不是對等使用國外資源。因此,建議繼續保持留來料,進料海關監管,出口核銷政策,或實行荒料零關稅進口,引導企業在大量國內城市建設,賓館酒樓,住宅建設使用國外荒料資源,還有利于有效保護國內資源,減少貿易順差壓力,不失為一條有效途徑。如果進料,來料征收17%增值稅和1%關稅,這樣使用國外資源成本急增,以致國外客商大量轉移使用國內廉價石材,將會導致國內資源加大采掘力度,造成國內資源緊張局面,因此,請商務部務必慎重權衡利弊,并盡快明確出臺具體細則規定。
福建泉州石業商會首席副會長、福建惠安豪翔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蔣細宗:
2006年9月15日,國家財政部、商務部、發改委、海關總署、國家稅務局聯合發布關于調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和增補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的通知,把石材出口列入取消退稅并對來料、進料加工列入禁止類目錄,這即日生效雙管齊下的通知,本來面臨人民幣升值4%以及原油漲價導致運輸費用成本急增的石材出口來影響,把石材加工制品出口行業列入“二高一資”加以限制,這是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也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發展后必須考慮的,作為石材企業,充分理解并積極支持,但在具體執行細化上,必須充分考慮以下幾個意見:
一、石材出口行業的規模和現狀:根據海關總署統計,2005年全國石材出口22.33億美元,1225萬噸;進口石材8.22億美元,457萬噸,進出口合計33.55億美元。中國石材在全國建材工業單一產品進出口排行榜中第十次蟬聯數量、金額第一,同時也是中國石材在世界石材貿易中出口數量、金額第二次蟬聯世界第一,超過了世界石材王國意大利,中國不但是生產大國,也是荒料進出口大國,每年以2-3億美元進口額在增長。
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各地立足于傳統工藝的基礎上以及當地資源,從家庭式作坊到辦工廠、公司迅速發展壯大,在民營企業的迅速發展的市場過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規范和管理,無序競爭必然產生,競爭促進了石材加工的技術、質量、品種迅速提高,現在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但無序競爭也帶來了互相殺價,出口價格一路狂跌,已到最低谷。近二年來,交通嚴管,原油漲價,導致石材行業經營成本以5-8%上升,05年7月份,人民幣升值到今天已達到4%,這對于已處于微利經營的出口石材行業更是雪上加霜,如果說再實行《通知》取消出口退稅,對出口石材行業無疑是致命的地震,后果不堪設想。
二、保護傳統產業生存,穩定農村勞動就業:
石材出口行業的發展崛起,源自于傳統的工藝基礎,特別是泉州市石材行業,以惠安的傳統雕刻與南安的建材為主,惠安的雕刻技術源自1500多年前的晉王朝流傳至今,建國初期的北京八大建筑及國內著名的紀念堂館,無不凝聚著惠安工匠的精湛的雕刻藝術,現在臺灣、東南亞的近千座寺院雕刻90%源于惠安工匠之手。一塊粗糙的巖石,經惠安工匠精心雕刻,變成一件栩栩如生的藝術作品,并以五到十倍的附加值出口,改革開放以來,面對國外的大市場,立足于傳統石材雕刻技術,引進先進的國外加工設備,迅速占領了國外市場,從園林城市景觀雕刻到陵園墓石加工,從最初臺灣、東南亞到日本、韓國、美國、歐盟、中東、阿聯酋、澳大利亞、蘇聯等國家,出口業務發展以及從業人員隊伍迅速擴大,現在泉州市已有石材生產廠家3000多家,從業人員40萬多人,2005年總產值達270億人民幣,其中出口10多億美元。石材行業的發展,帶動了機械machine/制造、磨具磨料生產、包裝材料、機械machine/維修、運輸物流、港口碼頭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形成了龐大的產業規模。石材產業成了地方經濟建設的主辦軍,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中國有13億人口,絕大部分農村人口文化素質不高,特別是沿海地區,土地資源少,在利用國內外石材及傳統手工雕刻工藝優勢,以最大化附加值加工出口,最大程度解決勞動力出路程,作為發展地方經濟一大特色,不失為一條有效的途徑,如果采用一刀切,雙管齊下,造成企業無法生存停產,將直接或間接危及到社會安定穩定,不利于和諧社會建設。
三、積極引導,堆進產業升級:
石材行業從最簡易的有限的投入到引進國際先進的石材加工機械machine/,發展到具有集群規模的石材王國,這源自于企業自身的積累過程,但還有大部分中小企業處于發展培植階段,必須積極加以引導,促進產業升級。
石材產品,已被廣泛應用于城市園林建設,建筑裝飾不可缺少的材料,它具有經久耐用、自然美觀的特點,石材資源也越來越被行業界所重視,正在積極進走循環經濟發展道路。近年來,石材行業不斷采用先進的節能除污工藝,走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循環式發展道路。現在,污水處理在利用,石粉塵經沉淀生產新型環保建材。2005年,石材行業為又引進意大利、德國先進設備,利用國內外大理石碎料碾碎后,再采用先進的科技工藝,生產人造花崗巖,現在泉州石材行業已投資十多億元建設了七條流水線,石材的廢棄物、礦山碎石料、石粉塵已得到了充分利用,使用有限資源,利用科技優勢,走循環發展道路,推進產業升級已是石材界的共識。因此,積極引導產業走持續發展道路至關重要。
四、保護國內資源,應對等使用國外資源:
《通知》把石材來料、進料加工列入禁止類項目一律征收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稅,這從企業的角度看是限制使用國外資源,國內現在所有礦區開采,只收“開采費”和辦證費用,增值稅17%指原材料經過加工以后增值部分,應扣除原材料進項。國內石材料本身就不設增值稅,而進口石材增收17%增值稅和1%關稅,這等于設置壁壘,限制不使用國外資源,引導大量開發使用國內僅有資源,這是不對等的。
長期以來,海關監管的進料、來料僅用于加工后產品出口核銷,對廣泛應用于國內城市園林建設,高檔酒店、賓館和高級建筑住宅大量的進口石材均增收進口稅和環節稅,我們認為對保護資源,應起到保護國內資源。因此對進口石材采用“0”關稅,對等于國內石材資料廣泛使用,這既是利于擴大進口,保護國內資源,不可以大幅度減緩美元順差的壓力,減緩國內荒料資源緊缺的書面,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