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宣布的“中美貿易戰停火”猶如夢一場,還沒來得及消化這短暫的安寧,“ 7月6日美國開始對第一批清單上的818個類別、34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征25%關稅”的消息便席卷而來——地球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戰”已經真真正正、實實在在開始了。

聽起來這場貿易戰離我們遙遠,但事實上與我們息息相關。在石材行業,4月份發起的美國石英石雙反案仍在進行,這片被貿易戰燒到的戰區里,硝煙彌漫正濃,嘯叫與火光模糊著前路。
4月18日,當第一則消息《重磅丨美國對中國石英石出口進行反傾銷調查,301家中國石英石生產商涉案(附名單)》時,石材圈多數人是懵的,甚至是對于為什么自己會出現在名單中一頭霧水。
“公司沒有收到這樣的消息,并不了解情況。”
“我們只出口天然石到美國,還從未出口過石英石,為何也在這份名單中?”
“我們有生產石英石產品出口美國,但不在名單內,是不是沒有關系?”
“在調查期間還能不能出口美國呢?”
“既然我們不是強制應訴的企業,是不是可以不用應訴?”
……
可以說,90%以上的石材企業都是第一次面對這樣的跨國貿易案件,莫名其妙、毫無頭緒、焦頭爛額,甚至是僥幸心理,在案件初期充斥著相關石材企業負責人的腦膜。有別于以往任何一次采訪,《石邦》雜志從案件始發之時至今,多次聯系相關石材企業老板以及出口部、外貿部等負責人,得到的回應態度難得的一致:這段時間正忙。忙什么不言而喻,已經有思緒的按照專家建議填寫生產商/出口商問卷,整理相關出口發票、采購憑證、財務報告、公司證照、企業組織結構等。尤其是當5月15日立案消息確定后,數量金額問卷、分別稅率問卷的填寫,找專業律師所等工作隨之而來,更棘手的是他們不得不直面這場戰爭所帶來的損害。盡管是已經經歷過反傾銷應對的鵬翔實業董事長王少芳也感受到了不小的壓力,發出了“還是定了,中國石英石廠家的苦日子來了”的感慨。
這是多家石企第一次面對反傾銷,卻非石材行業第一次遭受反傾銷。縱觀石材行業的反傾銷案件,從2000年,歐盟發起的花崗巖石制品反傾銷案,成為中國石材行業吃到的第一例國際官司,此后,土耳其、美國等國家針對中國石材的反傾銷持續發酵爆發,從未間斷。到2013年,歐盟吹響反傾銷進擊號角,再次卷土重來。在進入21世紀之后,反傾銷猶如噩夢一般,一直伴隨著中國石材行業發展的歷程,揮之不去。

▲去年中國出口的人造合成石數據來看,美國位列第一大出口市場。
2001年中國“入世”后,中國企業進軍國際市場和國外產品進入國內市場,都是無可阻擋的歷史潮流,中國市場只會越來越開放。無論此次美國對華石英石雙反案件是否由中美貿易戰波及而導致,我們該認識到,只要存在國際貿易,存在貿易保護主義,反傾銷就永無盡頭。
戰爭中交戰雙方談判的基礎是戰場上的形勢。當面臨貿易戰時,道理是一樣的。美國能不能認真同中國通過協商和相互妥協解決問題,關鍵取決于那樣做是否對美國更有利,取決于它同中國相互制裁對美國的損失是否大于它不那么做。石英石也是一樣。


▲行業協會多次組織相關企業參與應訴。
一位經歷過光伏雙反的 “過來人”表示,相比于光伏產業,石英石企業大可不必太在意,雖然需要密切留意,但市場不會因為這件事而受到強大沖擊。“石英石是工業基礎材料,市場很大,用途廣泛。主要影響的是石英石板材廠商的出口,而且補貼這塊和光伏不同等量級,傾銷也不會太多。希望石英石廠商積極應對,給石英石市場更好前景。”
此前,華為在年度分析師峰會上表示“美國市場或不再是其全球戰略的一部分,它也對美國市場不再感興趣。”之后,針對此次石英石雙反案件便有人發表評論:既然受美國如此折騰,就不必繼續糾纏下去,直接撤出美國市場。
局里拔刃張弩,局外聲音種種。在剛剛扭轉了此前連續兩年下降局面,外貿增速首次轉正的環境下,形勢依然緊繃。一次次防不勝防的反傾銷,始終是懸掛在中國石企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這是一把雙刃劍,無論對中國還是歐盟、美國,內心比誰都清楚。這不是經濟對抗,這是一種政治的博弈。與其千方百計嘗試繞過反傾銷,不如思考——石材行業該如何舉起反傾銷這柄雙刃劍,迎接未來的遭遇戰。
此次雙反案是對中國石英石產業敲響的一記警鐘。一次次的反傾銷案固然可怕,但更值得去深思的是,石材行業在面對噩夢時的應對態度。除了積極應對之外, 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對于立志于長期發展的企業、品牌化發展的企業,關鍵還是練好內功,提升自身的產品質量,堤防行業內部的惡性競爭。可以預見這種反傾銷會時有發生,中國和美國或其他國家的摩擦會不斷出現。反傾銷也好,不反傾銷也好,石英石行業都必須盡快加強質量建設,做好自己才是正道,市場不會因為反傾銷而發展,市場只會因為競爭而發展。

聽起來這場貿易戰離我們遙遠,但事實上與我們息息相關。在石材行業,4月份發起的美國石英石雙反案仍在進行,這片被貿易戰燒到的戰區里,硝煙彌漫正濃,嘯叫與火光模糊著前路。
4月18日,當第一則消息《重磅丨美國對中國石英石出口進行反傾銷調查,301家中國石英石生產商涉案(附名單)》時,石材圈多數人是懵的,甚至是對于為什么自己會出現在名單中一頭霧水。
“公司沒有收到這樣的消息,并不了解情況。”
“我們只出口天然石到美國,還從未出口過石英石,為何也在這份名單中?”
“我們有生產石英石產品出口美國,但不在名單內,是不是沒有關系?”
“在調查期間還能不能出口美國呢?”
“既然我們不是強制應訴的企業,是不是可以不用應訴?”
……
可以說,90%以上的石材企業都是第一次面對這樣的跨國貿易案件,莫名其妙、毫無頭緒、焦頭爛額,甚至是僥幸心理,在案件初期充斥著相關石材企業負責人的腦膜。有別于以往任何一次采訪,《石邦》雜志從案件始發之時至今,多次聯系相關石材企業老板以及出口部、外貿部等負責人,得到的回應態度難得的一致:這段時間正忙。忙什么不言而喻,已經有思緒的按照專家建議填寫生產商/出口商問卷,整理相關出口發票、采購憑證、財務報告、公司證照、企業組織結構等。尤其是當5月15日立案消息確定后,數量金額問卷、分別稅率問卷的填寫,找專業律師所等工作隨之而來,更棘手的是他們不得不直面這場戰爭所帶來的損害。盡管是已經經歷過反傾銷應對的鵬翔實業董事長王少芳也感受到了不小的壓力,發出了“還是定了,中國石英石廠家的苦日子來了”的感慨。
這是多家石企第一次面對反傾銷,卻非石材行業第一次遭受反傾銷。縱觀石材行業的反傾銷案件,從2000年,歐盟發起的花崗巖石制品反傾銷案,成為中國石材行業吃到的第一例國際官司,此后,土耳其、美國等國家針對中國石材的反傾銷持續發酵爆發,從未間斷。到2013年,歐盟吹響反傾銷進擊號角,再次卷土重來。在進入21世紀之后,反傾銷猶如噩夢一般,一直伴隨著中國石材行業發展的歷程,揮之不去。

▲去年中國出口的人造合成石數據來看,美國位列第一大出口市場。
2001年中國“入世”后,中國企業進軍國際市場和國外產品進入國內市場,都是無可阻擋的歷史潮流,中國市場只會越來越開放。無論此次美國對華石英石雙反案件是否由中美貿易戰波及而導致,我們該認識到,只要存在國際貿易,存在貿易保護主義,反傾銷就永無盡頭。
戰爭中交戰雙方談判的基礎是戰場上的形勢。當面臨貿易戰時,道理是一樣的。美國能不能認真同中國通過協商和相互妥協解決問題,關鍵取決于那樣做是否對美國更有利,取決于它同中國相互制裁對美國的損失是否大于它不那么做。石英石也是一樣。


▲行業協會多次組織相關企業參與應訴。
一位經歷過光伏雙反的 “過來人”表示,相比于光伏產業,石英石企業大可不必太在意,雖然需要密切留意,但市場不會因為這件事而受到強大沖擊。“石英石是工業基礎材料,市場很大,用途廣泛。主要影響的是石英石板材廠商的出口,而且補貼這塊和光伏不同等量級,傾銷也不會太多。希望石英石廠商積極應對,給石英石市場更好前景。”
此前,華為在年度分析師峰會上表示“美國市場或不再是其全球戰略的一部分,它也對美國市場不再感興趣。”之后,針對此次石英石雙反案件便有人發表評論:既然受美國如此折騰,就不必繼續糾纏下去,直接撤出美國市場。
局里拔刃張弩,局外聲音種種。在剛剛扭轉了此前連續兩年下降局面,外貿增速首次轉正的環境下,形勢依然緊繃。一次次防不勝防的反傾銷,始終是懸掛在中國石企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這是一把雙刃劍,無論對中國還是歐盟、美國,內心比誰都清楚。這不是經濟對抗,這是一種政治的博弈。與其千方百計嘗試繞過反傾銷,不如思考——石材行業該如何舉起反傾銷這柄雙刃劍,迎接未來的遭遇戰。
此次雙反案是對中國石英石產業敲響的一記警鐘。一次次的反傾銷案固然可怕,但更值得去深思的是,石材行業在面對噩夢時的應對態度。除了積極應對之外, 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對于立志于長期發展的企業、品牌化發展的企業,關鍵還是練好內功,提升自身的產品質量,堤防行業內部的惡性競爭。可以預見這種反傾銷會時有發生,中國和美國或其他國家的摩擦會不斷出現。反傾銷也好,不反傾銷也好,石英石行業都必須盡快加強質量建設,做好自己才是正道,市場不會因為反傾銷而發展,市場只會因為競爭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