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共享單車被推出以后,“共享”這個概念也隨之被各種演繹,共享充電寶、共享汽車等等,可以說,人類的良好愿望催生了共享經濟。
見過市面上太多所謂的“共享模式”,加上一些商家的噱頭,相信很多人都已經有了審美疲勞。所以對于力諾的“共享工廠”,在詳細了解之初,筆者也僅僅是簡單地理解為共享廠房、設備、人工等,因此一開始筆者就默默疑惑,這與常見的找工廠下訂單有什么本質的不同。
隨后,經由力諾90后的創始人王金州介紹,才明白這位年輕人和他的力諾懷抱著的是宏遠的目標和愿景。他說,共享工廠是力諾這個大平臺下的一個分支,這個分支屬于生產品牌,它將與力諾石裝這個營銷品牌,以及力諾全案定制形成三駕馬車,拉動力諾這個平臺以及力諾的理念并駕前行,并期待在未來能夠為這個行業提供一些正能量。

力諾90后創始人王金州
讓共享激活具有工匠精神的實業
讓我們重新回到“共享工廠”這個話題上。
通常情況下,石材行業的加工廠是客戶需要什么就做什么,并且客戶要有意識地跟進,才能避免因為溝通不良或者加工廠工人太過于“各司其職”而出現錯誤。這種單一對接、銀貨兩訖的關系,似乎也沒有什么大問題,反正買賣雙方都習慣了這種模式。
而力諾共享工廠,就是要摒棄這種約定俗成。
除了自己的加工廠,王金州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兩家加工廠共同實現——阿農精工石裝、明超灰石共享專場。在為這兩家新加入的工廠帶去訂單的同時,王金州還隨之將力諾的模式和人才導入,并且根據不同加工廠的特性,有針對地對原有的管理模式進行改善,同時優化加工廠的結構,從而取得更好的效益。共贏才是共享的根本,王金州如是說。
力諾共享工廠
這種模式在石材行業可以說還沒有先例,為何會想構建這樣的模式,王金州說其實從業以來他就在設想著,如何讓客戶到加工廠下訂單可以實現一鍵操作,即只需要下訂單這個動作,客戶不再需要所謂的跟單,并且在查看加工進度時,隨便一個環節的人員都能為他提供完整的進度說明,而最終成品也能完全符合客戶要求。
在管理專業出身的他看來,平臺這個概念將會是解鎖行業全新發展方向的密碼。而加工廠作為平臺里的一個重要環節,如果在提升加工水平的基礎上,具備高效管理和具體到每個環節、每個員工更自主的服務意識,那石材人孜孜以求的工匠精神才算正式沁入行業。
力諾的共享工廠模式,正是朝著這一目標在邁進。
孵化人才讓好服務的意義更具體
如果只是為了利潤,王金州完全不需要如此布局,力諾共享工廠的模式,讓王金州堅定了朝“好服務”邁進的腳步。
幾年的實踐與觀察,王金州發現服務意識在這個行業依然比較匱乏,縱使大家都在說,但仍然處于口號階段而沒有形成落地體系。好服務的標準是什么,在這個行業顯然是不夠完善的。
在王金州看來,好服務應該是關注細節、發自內心、有始有終,在營銷階段能直擊客戶需求,在設計階段提供符合客戶預期的方案,在加工環節可以讓客戶省心、放心,并配套有完整的售后服務,這一整個系列下來,需要所有員工擁有根植于心的服務意識,就像是海底撈為人們津津樂道的完美服務。
既然確定了“好服務”的品牌戰略,王金州繼續抽絲剝繭,理清了“好服務”的核心——人才。
在過去,石材行業是一個門檻比較低的行業,而一直以來的粗放發展,導致企業管理者不重視人才,對人才的理解也比較狹窄。此外沒有與人才建立對接機制、沒有吸引人才的策略和氛圍等等,讓人才匱乏成了石材行業的慢性病。很多時候,企業管理者的許多決策,落地時往往會大打折扣,它可能暫時還不會讓行業瞬間坍縮,但一定是需要去直面的問題。


LINUOSTONE
力諾別墅石材定制
但是,人才從哪里來?怎么留住人才?怎么用活人才?
在王金州的認知里,人才不是招來的,而是吸引來的。過去以犧牲身心健康和生命力為驅動的粗放型管理發展模式,已經不適應未來的年輕人才了,特別是90后、95后、00后。因此力諾更關注員工的整體幸福指數、子女教育程度、安居樂業的狀態以及身心健康情況,并針對這些提供了合理優渥的待遇、人性化管理、豐富走心的團建及心靈輔導。
此外,力諾還通過高額提成、經營分紅股權、崗位的充分授權、管理的自主權以及項目的跟投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勵人才,提供平臺讓不同類型的人才都有施展的機會。正如前文提到,王金州為力諾的共享工廠里同步輸入模式與人才,這正是在力諾的培育下,正在嶄露頭角的那批人。
同時,王金州也很清楚人才是具有流動性的,很多企業光顧著培養上班做事的員工,一些思想比較活絡或者想創業的員工就會留不住。針對這一點,力諾采取了裂變式創業的方法,對于有創業需求的員工,可以提交項目申請,一旦審核通過,力諾將給予最大的支持。當然,這些支持需要一定的股權置換,這樣不僅滿足了有創業欲望的員工,某一方面來看力諾也拓寬了自己的平臺。
用王金州的話說,人才需要企業做載體,當下整個力諾就是這些人才的載體,也可以說力諾想做的是這個行業的人才孵化平臺。他希望在未來,力諾出去的人,都愿意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企業管理中,并將力諾的核心精神帶進不同的企業,這在無形當中,就是在改變行業的未來。
社會協同,未來可期

根據王金州的描述,擁有共享工廠、力諾石裝、全案定制的力諾應該更接近平臺的概念。因為企業的首要目的是創造利潤,而力諾更迫切想要的似乎是通過孵化人才為核心,去落實服務的理念,期待用這一系列看似迂回,而又布局長遠的戰略,撕開這個行業傳統經營模式的外殼,讓她綻放出應有的異彩。



“當下的布局,應該是為了著眼未來,我們始終在思考的都是未來會怎么樣,我們應該如何提前做決定,才能讓自己不至于被淘汰,并且搶占先機。”王金州說。
推進好服務的重要性這件事需要更多人一起做,所以王金州構建了力諾這一平臺,希望用行動證明這樣的模式是具備可行性的,而現階段力諾也確實培養了一批優秀的一線人才。
至于下一步打算怎么做,王金州表示用共享恢復具有工匠精神的實業,孵化人才提升好服務的這些模式,只有力諾一個平臺來做顯然是不夠的,接下去需要的是社會協同,即讓平臺聯動平臺產生化學反應。這種社會協同其實是一種更龐大的信用體系,它能消除行業與行業、企業與企業、企業與個人乃至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防備,除了為企業創造附加值,對于個人來說,也能更容易匹配到自身相應的需求。
在王金州看來,將所有資源匹配起來,這是一種維度的進階,以這種協同的力量共同服務所有消費者或將讓這個行業產生質變,對此他非常期待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攜手力諾,共同推動這一天快速到來!



來源:天下石
見過市面上太多所謂的“共享模式”,加上一些商家的噱頭,相信很多人都已經有了審美疲勞。所以對于力諾的“共享工廠”,在詳細了解之初,筆者也僅僅是簡單地理解為共享廠房、設備、人工等,因此一開始筆者就默默疑惑,這與常見的找工廠下訂單有什么本質的不同。
隨后,經由力諾90后的創始人王金州介紹,才明白這位年輕人和他的力諾懷抱著的是宏遠的目標和愿景。他說,共享工廠是力諾這個大平臺下的一個分支,這個分支屬于生產品牌,它將與力諾石裝這個營銷品牌,以及力諾全案定制形成三駕馬車,拉動力諾這個平臺以及力諾的理念并駕前行,并期待在未來能夠為這個行業提供一些正能量。

力諾90后創始人王金州
讓共享激活具有工匠精神的實業
讓我們重新回到“共享工廠”這個話題上。
通常情況下,石材行業的加工廠是客戶需要什么就做什么,并且客戶要有意識地跟進,才能避免因為溝通不良或者加工廠工人太過于“各司其職”而出現錯誤。這種單一對接、銀貨兩訖的關系,似乎也沒有什么大問題,反正買賣雙方都習慣了這種模式。
而力諾共享工廠,就是要摒棄這種約定俗成。
除了自己的加工廠,王金州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兩家加工廠共同實現——阿農精工石裝、明超灰石共享專場。在為這兩家新加入的工廠帶去訂單的同時,王金州還隨之將力諾的模式和人才導入,并且根據不同加工廠的特性,有針對地對原有的管理模式進行改善,同時優化加工廠的結構,從而取得更好的效益。共贏才是共享的根本,王金州如是說。
力諾共享工廠
這種模式在石材行業可以說還沒有先例,為何會想構建這樣的模式,王金州說其實從業以來他就在設想著,如何讓客戶到加工廠下訂單可以實現一鍵操作,即只需要下訂單這個動作,客戶不再需要所謂的跟單,并且在查看加工進度時,隨便一個環節的人員都能為他提供完整的進度說明,而最終成品也能完全符合客戶要求。
在管理專業出身的他看來,平臺這個概念將會是解鎖行業全新發展方向的密碼。而加工廠作為平臺里的一個重要環節,如果在提升加工水平的基礎上,具備高效管理和具體到每個環節、每個員工更自主的服務意識,那石材人孜孜以求的工匠精神才算正式沁入行業。
力諾的共享工廠模式,正是朝著這一目標在邁進。
孵化人才讓好服務的意義更具體
如果只是為了利潤,王金州完全不需要如此布局,力諾共享工廠的模式,讓王金州堅定了朝“好服務”邁進的腳步。
幾年的實踐與觀察,王金州發現服務意識在這個行業依然比較匱乏,縱使大家都在說,但仍然處于口號階段而沒有形成落地體系。好服務的標準是什么,在這個行業顯然是不夠完善的。
在王金州看來,好服務應該是關注細節、發自內心、有始有終,在營銷階段能直擊客戶需求,在設計階段提供符合客戶預期的方案,在加工環節可以讓客戶省心、放心,并配套有完整的售后服務,這一整個系列下來,需要所有員工擁有根植于心的服務意識,就像是海底撈為人們津津樂道的完美服務。
既然確定了“好服務”的品牌戰略,王金州繼續抽絲剝繭,理清了“好服務”的核心——人才。
在過去,石材行業是一個門檻比較低的行業,而一直以來的粗放發展,導致企業管理者不重視人才,對人才的理解也比較狹窄。此外沒有與人才建立對接機制、沒有吸引人才的策略和氛圍等等,讓人才匱乏成了石材行業的慢性病。很多時候,企業管理者的許多決策,落地時往往會大打折扣,它可能暫時還不會讓行業瞬間坍縮,但一定是需要去直面的問題。


LINUOSTONE
力諾別墅石材定制
但是,人才從哪里來?怎么留住人才?怎么用活人才?
在王金州的認知里,人才不是招來的,而是吸引來的。過去以犧牲身心健康和生命力為驅動的粗放型管理發展模式,已經不適應未來的年輕人才了,特別是90后、95后、00后。因此力諾更關注員工的整體幸福指數、子女教育程度、安居樂業的狀態以及身心健康情況,并針對這些提供了合理優渥的待遇、人性化管理、豐富走心的團建及心靈輔導。
此外,力諾還通過高額提成、經營分紅股權、崗位的充分授權、管理的自主權以及項目的跟投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勵人才,提供平臺讓不同類型的人才都有施展的機會。正如前文提到,王金州為力諾的共享工廠里同步輸入模式與人才,這正是在力諾的培育下,正在嶄露頭角的那批人。
同時,王金州也很清楚人才是具有流動性的,很多企業光顧著培養上班做事的員工,一些思想比較活絡或者想創業的員工就會留不住。針對這一點,力諾采取了裂變式創業的方法,對于有創業需求的員工,可以提交項目申請,一旦審核通過,力諾將給予最大的支持。當然,這些支持需要一定的股權置換,這樣不僅滿足了有創業欲望的員工,某一方面來看力諾也拓寬了自己的平臺。
用王金州的話說,人才需要企業做載體,當下整個力諾就是這些人才的載體,也可以說力諾想做的是這個行業的人才孵化平臺。他希望在未來,力諾出去的人,都愿意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企業管理中,并將力諾的核心精神帶進不同的企業,這在無形當中,就是在改變行業的未來。
社會協同,未來可期

根據王金州的描述,擁有共享工廠、力諾石裝、全案定制的力諾應該更接近平臺的概念。因為企業的首要目的是創造利潤,而力諾更迫切想要的似乎是通過孵化人才為核心,去落實服務的理念,期待用這一系列看似迂回,而又布局長遠的戰略,撕開這個行業傳統經營模式的外殼,讓她綻放出應有的異彩。



“當下的布局,應該是為了著眼未來,我們始終在思考的都是未來會怎么樣,我們應該如何提前做決定,才能讓自己不至于被淘汰,并且搶占先機。”王金州說。
推進好服務的重要性這件事需要更多人一起做,所以王金州構建了力諾這一平臺,希望用行動證明這樣的模式是具備可行性的,而現階段力諾也確實培養了一批優秀的一線人才。
至于下一步打算怎么做,王金州表示用共享恢復具有工匠精神的實業,孵化人才提升好服務的這些模式,只有力諾一個平臺來做顯然是不夠的,接下去需要的是社會協同,即讓平臺聯動平臺產生化學反應。這種社會協同其實是一種更龐大的信用體系,它能消除行業與行業、企業與企業、企業與個人乃至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防備,除了為企業創造附加值,對于個人來說,也能更容易匹配到自身相應的需求。
在王金州看來,將所有資源匹配起來,這是一種維度的進階,以這種協同的力量共同服務所有消費者或將讓這個行業產生質變,對此他非常期待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攜手力諾,共同推動這一天快速到來!



來源:天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