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戰是中國石材企業競爭的主要手段,不論是外貿市場還是內貿市場,不管是國外同行還是國內同行,似乎價格才是唯一可以制勝的手段。如果2018年5月14日晚上(美國時間),美國商務部公布了對來自中國的石英石制品進行反傾銷反補貼(以下簡稱“雙反案”)調查的立案通知,只是部分國家對于中國企業反傾銷調查的其中一個案例。那么,越演越烈的中美貿易戰能否成為“敲”醒中國石材行業的“當頭一棒”,讓其正視自身的不足,循序漸進?

賴志建
思明建材總經理

李海軍
南安市/廈門市石材外經貿協會執行會長、錦瀚石材總經理
石材外貿市場何年興起?
“中國的石材外貿市場是隨著改革開放逐步發展起來的,90年代的中國石材出口金額大約在7億美元左右。最初的外貿市場因為信息的不對等,掌握訂單的中間商都能賺取高額的利潤,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資訊得以快速傳播,在加上各種石材展會的宣傳,以及進出口權的開放等等,越來越多的石材企業得以直接面對客戶,外貿市場的競爭也越發激烈,利潤空間也相對減縮。”思明建材總經理賴志建向《天下石》雜志介紹。
南安市/廈門市石材外經貿協會執行會長、錦瀚石材總經理李海軍表示:“石材外貿市場真正的興起是從90年代開始,但更多的是以東南亞、中東的市場為主,歐美只占了中國石材外貿的10%左右,原因在于中國的石材產品標準低于歐美的石材產品標準,導致中國石材要進入歐美市場相對有難度。不過,這些年的中國天然石材制品的出口金額都在80億美元左右。”
雖然中國的石材行業借由改革開放實現了行業的經濟騰飛,并且近年來石材企業也都有著“走出去”的發展念頭,然而現實是中國的石材企業并沒有海外發展的整體戰略和行業規劃,更不用說相關的產業政策和行業導向了。因此,難免會出現企業之間各自為政、惡性競爭,以及行業之間重復投資等影響中國石材行業的整體口碑及其效益。
對此,賴志建表示,中國的石材外貿市場更多是面臨著來自國內同行之間的沖擊,“沒有最低,只有更低。”的惡性循環一直都存在于外貿市場的競爭中。他希望中國石材行業的商協會能夠介入并進行引導,進一步規范企業之間的有序競爭機制,引導石材外貿企業走上更加良性的發展道路。李海軍補充道:“外貿企業應更加重視自身產品的質量和國際石材標準,這是中國石材企業在國際市場立足的根本所在。如果中國石材企業還是不斷突破底線,那么行業的商協會也無法去推動企業向國際市場進軍。”
中美貿易戰的促進作用?
如果要問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石材行業有哪些促進作用的話,大多數人可能會答不上來。但如果說中美貿易戰對中國有什么促進作用的話,大家就都會爭著搶答了。因為在這場暫時不知道何時休止的中美貿易戰中,大家都明白了不掌握核心技術的話,就會一直有軟肋,從而不堪一擊。說到這,大多數石材人就會或多或少的心里有數了。
“美國發起的貿易戰不被全球看好,而且中國的石英石在世界上還是占有一席之地的,但是如果關稅一再增加,肯定會不利于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競爭。‘雙反案’其實沒那么可怕,因為市場需求是一直都在的。所以‘雙反案’不會給石材行業帶來滅頂之災,但一定會是當頭一棒,它提醒了中國的石材企業,想以低價競爭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單一戰略模式,最終是要付出代價的。”李海軍說。
賴志建認為,“‘雙反案’和貿易戰對于石材出口企業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企業之間的低價競爭模式,已經使企業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而關稅的加征將會進一步壓縮國內企業的生存空間。在這樣的情勢下,石材企業就不得不往“高、精、專”的方向發展,行業必將走向資源整合和服務型的方向。目前,已有更多的企業在走出去,通過在國外設立倉庫和銷售中心,更進一步的直接去面對市場和客戶。與此同時,小規模的企業將會逐漸退出競爭。”
的確,單純依靠低價熱銷不僅很難長久占領市場,更會容易造成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現在,也是時候把石材產品的質量和標準放在相對重要的地位,逐步培養中國石材產品的品牌,培養國際市場對中國石材產品的認同,讓中國的石材產品進一步開辟新的外貿市場和擴大相應的市場份額。
石材外貿市場的變與不變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中國開啟了外貿經濟的黃金發展期。而隨著國際經濟競爭的越發激烈和各國對中國企業的貿易保護主義的攻擊,包括石材企業在內的中國企業都面臨著更多方面和多層次的挑戰。雖然外貿形勢在變,但市場對質量和服務的追求不變。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石材逐漸在房地產項目和家裝方面得到廣泛運用,因而國內的石材市場更多采用定制的產品,而國外石材市場更多的產品需求則是標準化產品。所以國內的石材市場環境是跟房地產的走向息息相關,而國外則因為石材日益成為必需品,市場相對穩定。”賴志建說。
“石材外貿市場沒變的是歐美的石材產品標準,變化的是中國石材企業為了迎合市場的需求,石材的產品標準一再降低,以賺快錢為主,不太講究石材質量,也導致了中國石材的產品口碑不是很理想。”李海軍表示,“石材外經貿協會正在組織外貿企業和國內的石材加工廠,讓他們真正的合作共享,不再求快,而是追求質量的保證,力爭通過外貿企業為加工廠保證利潤的同時,加工石也為外貿企業及石材產品的出品提供質量的保證。”
“南安市/廈門市石材外經貿協會目前會員企業有400多家,其中南安有290多家,廈門是110多家。其中,南安這邊以資源、加工、輔料產業鏈為主,廈門則是銷售渠道、配套產業(報關公司、物流)等,兩者是相輔相成。廈門是貿易城市,有資源對接的需求,所以廈門會員跟南安會員之間的資源結合非常有利。”李海軍介紹,“7月5日晚的STA英語角初級班正式開課和7月28日正式開業的外貿多彩板倉,都是外經貿協會的服務延伸,旨在為會員企業的成員提升職業素養,以及為石材外貿的資源、品質進行把關,同時為會員企業和國內礦山增加一個展示的窗口。”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我們在積極應對中美貿易摩擦的同時,是否已經準備好要在一個公平的環境下去競爭?而不再是每到一處,就率先尋找相關的政策漏洞或尋求相關的政策優惠,甚至是低價競爭。只有當不再以政策漏洞和低價競爭作為發展的手段,我們的心態、品牌意識和產品質量的國際對標,才能迎來新一輪的蛻變。
來源:天下石

賴志建
思明建材總經理

李海軍
南安市/廈門市石材外經貿協會執行會長、錦瀚石材總經理
石材外貿市場何年興起?
“中國的石材外貿市場是隨著改革開放逐步發展起來的,90年代的中國石材出口金額大約在7億美元左右。最初的外貿市場因為信息的不對等,掌握訂單的中間商都能賺取高額的利潤,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資訊得以快速傳播,在加上各種石材展會的宣傳,以及進出口權的開放等等,越來越多的石材企業得以直接面對客戶,外貿市場的競爭也越發激烈,利潤空間也相對減縮。”思明建材總經理賴志建向《天下石》雜志介紹。
南安市/廈門市石材外經貿協會執行會長、錦瀚石材總經理李海軍表示:“石材外貿市場真正的興起是從90年代開始,但更多的是以東南亞、中東的市場為主,歐美只占了中國石材外貿的10%左右,原因在于中國的石材產品標準低于歐美的石材產品標準,導致中國石材要進入歐美市場相對有難度。不過,這些年的中國天然石材制品的出口金額都在80億美元左右。”
雖然中國的石材行業借由改革開放實現了行業的經濟騰飛,并且近年來石材企業也都有著“走出去”的發展念頭,然而現實是中國的石材企業并沒有海外發展的整體戰略和行業規劃,更不用說相關的產業政策和行業導向了。因此,難免會出現企業之間各自為政、惡性競爭,以及行業之間重復投資等影響中國石材行業的整體口碑及其效益。
對此,賴志建表示,中國的石材外貿市場更多是面臨著來自國內同行之間的沖擊,“沒有最低,只有更低。”的惡性循環一直都存在于外貿市場的競爭中。他希望中國石材行業的商協會能夠介入并進行引導,進一步規范企業之間的有序競爭機制,引導石材外貿企業走上更加良性的發展道路。李海軍補充道:“外貿企業應更加重視自身產品的質量和國際石材標準,這是中國石材企業在國際市場立足的根本所在。如果中國石材企業還是不斷突破底線,那么行業的商協會也無法去推動企業向國際市場進軍。”
中美貿易戰的促進作用?
如果要問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石材行業有哪些促進作用的話,大多數人可能會答不上來。但如果說中美貿易戰對中國有什么促進作用的話,大家就都會爭著搶答了。因為在這場暫時不知道何時休止的中美貿易戰中,大家都明白了不掌握核心技術的話,就會一直有軟肋,從而不堪一擊。說到這,大多數石材人就會或多或少的心里有數了。
“美國發起的貿易戰不被全球看好,而且中國的石英石在世界上還是占有一席之地的,但是如果關稅一再增加,肯定會不利于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競爭。‘雙反案’其實沒那么可怕,因為市場需求是一直都在的。所以‘雙反案’不會給石材行業帶來滅頂之災,但一定會是當頭一棒,它提醒了中國的石材企業,想以低價競爭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單一戰略模式,最終是要付出代價的。”李海軍說。
賴志建認為,“‘雙反案’和貿易戰對于石材出口企業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企業之間的低價競爭模式,已經使企業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而關稅的加征將會進一步壓縮國內企業的生存空間。在這樣的情勢下,石材企業就不得不往“高、精、專”的方向發展,行業必將走向資源整合和服務型的方向。目前,已有更多的企業在走出去,通過在國外設立倉庫和銷售中心,更進一步的直接去面對市場和客戶。與此同時,小規模的企業將會逐漸退出競爭。”
的確,單純依靠低價熱銷不僅很難長久占領市場,更會容易造成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現在,也是時候把石材產品的質量和標準放在相對重要的地位,逐步培養中國石材產品的品牌,培養國際市場對中國石材產品的認同,讓中國的石材產品進一步開辟新的外貿市場和擴大相應的市場份額。
石材外貿市場的變與不變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中國開啟了外貿經濟的黃金發展期。而隨著國際經濟競爭的越發激烈和各國對中國企業的貿易保護主義的攻擊,包括石材企業在內的中國企業都面臨著更多方面和多層次的挑戰。雖然外貿形勢在變,但市場對質量和服務的追求不變。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石材逐漸在房地產項目和家裝方面得到廣泛運用,因而國內的石材市場更多采用定制的產品,而國外石材市場更多的產品需求則是標準化產品。所以國內的石材市場環境是跟房地產的走向息息相關,而國外則因為石材日益成為必需品,市場相對穩定。”賴志建說。
“石材外貿市場沒變的是歐美的石材產品標準,變化的是中國石材企業為了迎合市場的需求,石材的產品標準一再降低,以賺快錢為主,不太講究石材質量,也導致了中國石材的產品口碑不是很理想。”李海軍表示,“石材外經貿協會正在組織外貿企業和國內的石材加工廠,讓他們真正的合作共享,不再求快,而是追求質量的保證,力爭通過外貿企業為加工廠保證利潤的同時,加工石也為外貿企業及石材產品的出品提供質量的保證。”
“南安市/廈門市石材外經貿協會目前會員企業有400多家,其中南安有290多家,廈門是110多家。其中,南安這邊以資源、加工、輔料產業鏈為主,廈門則是銷售渠道、配套產業(報關公司、物流)等,兩者是相輔相成。廈門是貿易城市,有資源對接的需求,所以廈門會員跟南安會員之間的資源結合非常有利。”李海軍介紹,“7月5日晚的STA英語角初級班正式開課和7月28日正式開業的外貿多彩板倉,都是外經貿協會的服務延伸,旨在為會員企業的成員提升職業素養,以及為石材外貿的資源、品質進行把關,同時為會員企業和國內礦山增加一個展示的窗口。”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我們在積極應對中美貿易摩擦的同時,是否已經準備好要在一個公平的環境下去競爭?而不再是每到一處,就率先尋找相關的政策漏洞或尋求相關的政策優惠,甚至是低價競爭。只有當不再以政策漏洞和低價競爭作為發展的手段,我們的心態、品牌意識和產品質量的國際對標,才能迎來新一輪的蛻變。
來源:天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