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南省機制砂推廣應用現場會在泌陽縣召開。
副省長武國定出席會議并講話。省政府副秘書長朱良才主持會議。
與會人員在縣委書記張樹營、縣委副書記 縣長魏華偉、縣委常委 統戰部部長 副縣長王兵等陪同下,觀看了泌陽縣生態文明建設專題片,現場觀摩了河南省董工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機制砂生產流程、中控管理系統和廠區生產生活環境。與會人員參觀河南董工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宣傳版面和產品。聽取了企業負責人關于機制砂生產工藝、質量控制、市場需求等方面的情況介紹。
河南董工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是泌陽縣引進的一家高科技綠色環保企業。該企業以花崗巖廢石、尾礦廢渣等多種固廢物為原料,采用避免揚塵的“柔性生產法”先進生產技術,年綜合處理花崗巖廢石2000萬噸,生產再生機制砂1500萬噸,實現了砂石資源的綜合利用,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得到同步發展。
市委書記陳星在會上致辭中指出,近年來,駐馬店市深入貫徹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保護生態環境、增加有效供給”作為砂石行業發展的重要任務,堅持疏堵結合、標本兼治,依法規范砂石礦山開采行為,堅決堵住非法開采的源頭,抓好機制砂推廣和應用工作,有效滿足市場需求,各項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我們將以此次會議召開為契機,進一步拓寬思路、創新舉措、再接再厲、真抓實干,努力推動我市機制砂推廣應用工作再上新臺階,為保障河道砂石資源供給及可持續性利用、實現城鄉建設與環境保護和諧發展、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堅實保障。
泌陽縣委書記張樹營以《堅持疏堵結合,突出標本兼治,著力走好砂石資源綜合利用之路》為題在會上介紹經驗。
張樹營說,近年來,泌陽縣委、縣政府堅持凝聚共識轉思路,做好疏堵結合大文章,把機制砂生產與發展石材產業結合起來,走好砂石資源綜合利用之路,是解決河道“四亂”問題的必然選擇和必由之路。
一是鐵腕整治控四亂。堅持打擊、監管、巡察三管齊下,鐵腕治理河道和礦山“四亂”問題。以打擊為突破口,以巡察為著力點,以監管為落腳點,制定石材企業生產標準,對全縣石材企業實行休克療法,達標一家恢復生產一家,解決了企業四亂問題,推動了企業規范化、標準化生產。
二是合理開發優布局。我們堅持疏堵結合的原則,合理開發利用資源,確保多渠道供給,保障了市場砂石資源供給。
三是循環發展育集群。泌陽縣堅持生態優先的理念,著力推動石材產業集群化、綠色化發展。在礦山開采環節,全力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在固廢處理環節,引進總投資20億元的金鼎公司和總投資30億元的中國聯合水泥實施花崗巖礦山整合綜合利用項目,僅已建成投產的金鼎公司一期運用干法制砂技術及柔性生產工藝,年綜合處理花崗巖廢石2000萬噸,消納鋸泥100萬噸,再生機制砂1500萬噸,還可生產出輕質隔板、PC構件等產品100萬立方米,實現了石材行業從開采到深加工的全鏈條發展。
副省長武國定出席會議并講話。武國定指出,之所以在泌陽縣召開現場會,是因為泌陽縣為全省提供了一個綠色發展的治本之策。泌陽縣在機制砂開發生產中,抓住機遇,搶占先機,實現了標準化、綜合化、智能化、系統化發展,其經驗在全省可復制,可推廣。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我省建筑用砂年需求量約2.1億噸,而全省經批準許可的河砂開采量僅4000萬噸左右,建筑用砂缺口達1.7億噸。隨著資源環境約束和管控日益增強,砂石供需矛盾愈發突出,河砂資源面臨枯竭危險。目前,國家已出臺一系列支持機制砂發展政策,國內機制砂生產技術取得突破,領跑全球,利用率在80%以上。機制砂替代天然河砂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
武國定要求,開展機制砂推廣應用,是貫徹落實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行動,是解決砂石市場供需矛盾的迫切需要,是推進砂石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要堅持規劃先行,因地制宜,科學選址,注重規模;要完善標準體系,嚴格質量監管,搞好生態修復,注重綠色發展;要加大推廣力度,出臺支持政策,加強宣傳培訓,堅持試點先行;要夯實部門責任、明確屬地責任、強化企業責任、實行激勵機制,實現機制砂推廣應用3年目標,為促進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武國定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生態文明思想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切實提升站位、抓住關鍵、強化責任,著力解決我省砂石供需不平衡的矛盾,推進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為譜寫中原更加出彩絢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