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我國石材行業發展中的寬松環境
我國石材行業的寬松環境促使了石材業快速發展, 究其原因很多, 但最主要的原因, 在于改革開放為石材行業構建了民主、 自由、 寬松的發展環境市場自由、 寬泛"上世紀80 年代改革初期, 中國的石材產能、 產量與5 0年代幾乎相等, 然而石材需求卻與80年代其他行業處于同一水平, 市場遍布全國各地, 為石材產品提供了廣泛、 自由的發展空間缺少相關法規、 標準限制"石材行業發展沒有法律、 法規限定, 發展范圍廣泛、 分散, 僅對石材機械適用一般性機械行業標準, 對石材產品及其應用幾乎沒有任何法律法規、 標準、規范的約束, 而其他行業在原有蘇聯經濟模式下照搬了各種規定、規范和限制, 石材行業在沒有標準的發展環境下是相對民主、 自由、 寬松的價格空間巨大" 由于石材產品沒有標準, 需求方對石材生產更不了解, 供需雙方價格信息極不對稱, 市場供不應求, 石材的價格自由度高, 利潤空間巨大產品貼近市場, 銷售渠道直接"許多產品例如藥品、 汽車、 陶瓷等商品的銷售, 從廠家要經過省、 市、 縣幾級代理商才能到達客戶, 銷售渠道環節多, 各種限制多"而石材產品銷售渠道直接、 民主自由, 沒有任何中間環節, 只有供需雙方主政府只有鼓勵, 沒有干預"石材行業發展初期, 安全、 環保等問題并不明顯, 政府堅持"發展就是硬道理0 理念, 鼓勵石材企業的設立, 進人石材行業幾乎沒有門檻, 幾片瓦礫、幾間工棚支上一兩臺鋸就可以開個石材加工廠"自80 年代到上世紀末, 全國石材廠由一百余家迅速攀升到幾萬家, 到"十一五期間發展到近十萬家"期間, 個別地方政府, 由于承受了安全、 環保方面的壓力, 開始對石材行業的發展進行行政干預, 大多數石材產業地政府對石材行業實行了邊整頓、 邊發展的民主、 自由、 寬松政策協會代表企業, 維護企業"國家、 省及地方石材協會相繼成立, 提升了企業獲取信息、 資源、 市場的能力和企業自我維護的能力, 企業發展的自由度得到加強"首先, 協會不干預石材企業的生產, 不干預石材市場的運行, 而是站在企業的立場上維護企業利益, 幫助企業開拓市場、 調整結構、 提升技術, 并且通過凝聚企業發揮行業影響力, 代表企業對政府某些不合理、 危害行業發展的行政法規、 政策提出建議, 改善石材行業的生存發展環境上述6條是中國石材行業近30 年所處的真實發展環境) 民主、 自由、 寬松, 這種環境激發了石材行業的先知們的創業熱情,開始了高速的資本原始積累他們借國企之舟船,在石材市場的海洋里大獲豐收并開始建立屬于自己的私有企業; 隨著企業的規模和數量不斷增加, 逐漸衍生出了石材行業的完全市場化機制, 這一機制的誕生所產生的作用力與房地產行業的主力結合, 為資金少、 銷售渠道不暢的大量民營企業提供了浪潮般的致富機遇, 推動石材行業在近30 年幾乎沒有任何限制的環境中迅速膨脹起來, 直至今天發展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石材產業; 同時, 完全的市場化機制也為大型石材企業低成本轉型房地產、 金融等高端行業提供了機遇, 為房地產、 建筑企業降低采購成本投資石材企業提供了便利; 并且由于石材企業土地占用量大, 礦山、 荒料保值增值能力強, 進出石材行業的自由和低成本, 石材行業成為了許多民營金融機構的投資平臺"而作為負有監督監管責任的地方政府在沒有國家具體相關法規政策的情況下看重了石材行業提供的G D P和稅收, 實行了"放水養魚0 的鼓勵政策, 直接或間接推動了石材行業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