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盡管目前全國的建材市場一直處于低迷狀態,但奇臺縣的花崗巖石材產業卻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2014年全縣石材產業總產值達到20億元,今年的廢料回收利用加工更呈現強勁勢頭,產業發展比去年更加迅猛。
異軍突起的石材產業
奇臺縣有著非常豐富的石材資源,已探明花崗巖儲量達30億立方米以上。但是,由于地處偏遠,加之境內花崗巖大部分為土黃色,而前些年國內石材市場流行黑色花崗巖,不少人都認為沒有開發前景。
2005年,隨福建援疆干部前來的石材專家方如春卻敏銳地發現奇臺縣花崗巖的潛質。品質上,奇臺縣花崗巖與加拿大出產的國際名牌產品接近,色澤上,沙特阿拉伯等國家非常喜愛土黃色。當年,方如春來到奇臺創業,建立了全縣第一家石材廠。
但是,產品開發出來,卻銷售不出去。方如春果斷地把優質石材產品無償送給杭州綠城集團,為他們裝修了一座大樓。裝修完畢,參觀者都贊嘆不已。奇臺石材以其質地堅硬、小粒結構,黃白、藍白黑不規則交叉的花紋,受到業界的一致好評。綠城集團更是決定以后就用奇臺縣石材做裝修材料。作為全國房地產業的大佬,杭州綠城的這一決定為奇臺縣石材產品提高了知名度,銷路也由此打開了。
此后,奇臺石材先后在福建水頭、山東萊州舉行的國際石材博覽會上獨占鰲頭。奇臺石材也在浙江、上海、北京、福建等地刮起了一陣旋風,暢銷全國10多個省市。因為它出產在“卡拉麥里”自然保護區,因此又被稱為“卡拉麥里金”。
由于市場前景非常好,大批石材企業迅速進入奇臺縣。奇臺縣緊緊抓住這一有利時機,投入4億多元,在縣城外規劃一個4.4平方公里的石材園區,籌資上億元改造了40多公里的礦山道路,架設了70多公里的高壓輸電線路。
僅僅6年時間,奇臺石材就占據了新疆石材產業半壁江山。2012年,奇臺縣被中國石材協會命名為“中國石材(花崗巖)產業基地”,成為全國首家被命名的花崗巖產業基地。2014年,盡管國內外的建材市場低迷,但奇臺縣的石材產量仍達到1742萬平方米,占全疆石材產量的53%。
變廢為寶產值創新高
隨著國際國內建材市場的低迷,奇臺縣的石材產業也陷入了困境,上好的產品賣不出去,利潤明顯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前些年全縣的幾十家石材企業都在開足馬力生產,加工石材剩余的邊角料、產生的大量粉末和切割石材剩余的“板底”形成了污染,當地居民對此非常不滿。
這時,還是方如春想到了好辦法。他買來專門工具,把凹凸不平的板底廢料加工成曲線板材,把更小的邊角料加工成“葫蘆瓶”、欄桿和多種動物雕刻品,結果這些產品在國內市場上大受歡迎。這種異型材生產有著極其明顯的優勢,首先它除了加工費用之外,成本很低;其次是用戶量很大,大樓、公園和普通用戶都用得上;第三是價格低廉。受到方如春的啟發,許多石材企業也開始了這種變廢為寶的異型材加工生產。
2014年年底,奇臺縣生產異形石材的企業已超過20家,異形石材產量達15萬立方米。在異形石材加工的助推下,奇臺縣石材產業在建材市場低迷的情況下仍然創造出好成績,2014年全年石材總產值達到20億元,占全縣工業增加值的四分之一以上。
但是,不管生產什么產品,石材加工都會產生大量粉塵,一遇風吹就會漫天飛揚,嚴重污染了周邊環境。為解決這一問題,奇臺縣引進一家企業,投入1500多萬元,成立了索爾新型節能建材公司,把石材生產造成的粉塵加工成加氣混凝土砌塊。經過測試,這種由花崗巖粉塵生產的加氣塊與一般的加氣塊相比具有強度高、保溫性能好、防火性能好等優點。這種石材粉塵加氣塊一上市場就受到建筑商的青睞,很快就走俏周邊縣市及烏魯木齊、哈密等地。
截至目前,奇臺縣已經建成4家石材廢料處理廠,昔日人人討厭的廢料成了企業的搖錢樹。奇臺石材園區也因此晉升為自治區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自治區循環工業園。目前,奇臺縣正在進一步加大廢料加工利用,計劃全年生產石材粉塵加氣塊15萬立方米,實現利潤3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