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曾處處是崩崗、天天是粉塵的石材加工區,經4年轉型發展,如今蛻變為福建最大的電商產業園區。
近日,記者走進位于安溪南翼新城的弘橋智谷,在電商園物流配送區一角,物流工作人員正有條不紊地接單、打包,恒安、特步、安踏、鳳竹、唯茶網等企業的商品,正從這配送各地。
弘橋智谷電商園,是安溪加快轉型升級、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縮影。
石材退出 電商崛起
4年前,弘橋智谷所處地聚集了40多家石材加工廠,晴天石粉飛揚,雨天道路泥濘。2011年,安溪作出抉擇:率先在全省實現石材行業退出。
如何盤活留下的幾十萬平方米的石材加工廠房和隨意堆放的石材?產業結構調整,成了擺在縣鄉兩級政府面前的難題。
“網絡經濟外延廣泛,耗用資源小,產出價值高,拉動能力強,發展前景廣闊,符合產業轉型的戰略布局。”縣長高向榮說,基于這種思路,安溪瞄準電商產業,引入弘橋智谷,很快將發展包袱變為轉型優勢,打造海西電子商務高地。
2014年4月,弘橋智谷投運,一期工程占地1500畝、總投資約20億元。弘橋智谷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電商基地日均發貨量10萬多單,日銷售額600多萬元;去年,園區銷售額突破15億元,年創稅收5000萬元以上,今年有望突破20億元,已成為安溪產業轉型發展、推進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為引導扶持電商發展,安溪從培育龍頭到招商引資、從政策優惠到電商培訓等多方發力,電商發展呈燎原之勢。目前,安溪電商從業人員7萬多人,電商企業3000多家。去年,安溪電商交易額超33億元,其中,茶葉電商交易額超20億元,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5個村入選中國電商村,以“中國滕鐵工藝鄉”聞名的尚卿鄉入選全國19個淘寶鎮之一,安溪更是入選省第一批電子商務示范縣。
事實證明,正是敢想敢謀,安溪電商才走出“無中生有”的康莊大道。
騰籠換鳥 集聚發展
今年初,當EC產業園實現總體運營的消息傳來,安溪一片欣喜。可又有誰能想到,這個華東南最大的數據中心的前身竟是一片面積達5平方公里的崩崗。
從1998年開始,縣里把治理崩崗與土地整理結合起來,將廢地變成3600多畝工業用地。這幾年,通過崩崗治理增加可利用工業用地近5000畝。
2010年初,獲悉商務部意向在華東地區投建國家數據災備中心后,安溪敏銳地抓住機遇,無縫對接。當年6月,項目順利簽約。
經4年建設,EC產業園已正式運營,近百家大企業落戶。到2020年,該產業園將建成5個以上行業應用“云服務”公共平臺,成為“泉州制造2025”的技術支撐、海西最大的工業制造“云服務”中心。
“依托這一信息化支撐平臺,可帶動包括華東南區域以及臺灣信息服務外包、影視制作、IT運維等新型業態發展,在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中贏得先機。”高向榮說。
同樣的轉型升級之路,還在曾經的重工業重鎮湖頭鎮上演。
經3年多發展,安溪光電產業從引企業到做產業,再到躋身全省重點光電產業集群,演繹了“光電傳奇”。
鋼鐵、水泥、電力等曾為湖頭鎮創造了輝煌,但也使湖頭陷入環保“災區”困境。安溪意識到湖頭鎮產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光電產業終端屬勞動密集型,而湖頭鎮勞動資源豐富、民間資本雄厚,是光電產業發展的熱土。”湖頭鎮黨委書記林志煌說,正是在這樣的評估下,縣里先后關停20家落后和污染嚴重的企業,大手筆規劃湖頭光電產業園。
2011年,規劃用地1.5萬畝的湖頭光電產業園建設完成,步入招商布局階段。當年9月,安溪成功引進國內成立最早、規模最大的光電企業——三安光電。有了龍頭的帶動,廈門信達集團、深圳來力普、東莞光勁光電等一批光電及相關配套產業項目紛至沓來。
以一家企業帶出一個產業,以一個產業帶出一座新城。目前,3家上市公司、近20家光電企業落戶光電園,一個涵蓋“襯底-芯片-封裝-應用”等全產業鏈的光電產業集群正在崛起。去年完成產值40億元,納稅2.2億元,預計2020年產值500億元,納稅120億元。
“飛地”引資三方共贏
2013年10月,湖里園啟動;2014年7月,思明園開建……建“飛地”項目,安溪邁出第一步。
園區的啟動,既是安溪貫徹加快廈漳泉同城化發展戰略的重大實踐,也是搭建新興產業發展平臺、實現優勢互補的重要舉措。
枝繁巢暖鳳自棲。今年4月8日,湖里園首批6家廈門企業入駐,標志著由廈門與安溪兩地聯合打造的“飛地經濟”正式起航。首批6家廈門島內企業入駐后,預計年產值達21.2億元,年稅收總計約7550萬元。
據悉,3年內,安溪承接廈門島內百家以上成長性好、貢獻力強的電子、機械類的企業入駐。
廈門泉州(安溪)經濟合作區將采取財稅“五五分成”的合作模式。通過“飛地”建設,廈門方面留住了稅源,安溪拓展了稅源,企業破解了用地、用工成本高等問題,實現了企業、廈門、安溪三方共贏。
“安溪與廈門,雖然地理條件和城市層級不同,但可取長補短。這種飛地經濟模式,實現了‘1+1>2’的效用。”高向榮說。
業內人士指出,安溪與廈門攜手打造的“飛地經濟”模式,是我省區域經濟合作的一個成功案例,也是我省同城化戰略的一個生動實踐,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