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工程管控:
首先一個業務來了,就要對圖紙進行讀圖、拆圖(看清客戶的公司名稱、聯系地址、聯系人、聯系電話、電子郵件,以便如果對圖紙有任何疑問的話,跟客戶聯系(通電或者電子郵件),通過協商或把問題解決。開立制造單(注意特殊的加工記號,位置不能漏標或者標錯位置,數字不能打錯,當然最好的是打得又準又快),統計出訂單的各種產品的數量(最好是按產品名稱分類打制造單),統計出產品的小面加工數、異形加工數、所需產品備料的頭數(或者所需采購的荒料的尺寸大小及數量)。
然后由采購部進行采購。制造單打好之前最好與業務部聯系這個訂單交貨期,然后與生產部洽談交貨事宜、排定生產計劃(當然其中應該按照出貨的緩急程度進行安排,有時該插單的還是要插單。對后續的影響再想辦法補救,以便回來正常的生產秩序上)。然后由工程部專案人員進行下單。下單之前要有工作確認單,確認單上注明生產應注意的事宜。如:成品是否倒角1mm,是否有對紋對花的問題,是否有色差的問題,工序安排應注意什么(主要是工序的先后(工序多的,備料先備)、備料的先后,生產的先后)。確認單首先交由業務部,讓業務部得知訂單的數量及小面加工的數量,讓業務部與客戶請款時參考。然后交由廠長簽名確認后,復印一份給廠區,一份給船務安排報關(裝箱設計,以后由承包設計箱子的廠商進行設計)、一份由專案人員進行進度追蹤時參考。
三、 專案人的后繼工作:
工程部下備料單給采購部,經采購部詢比議之后,確定生產廠家后,采購部將單價及生產廠家的聯系人、聯系電話、聯系地址、發包單價給工程部。工程部將這些資料、信息交給專案人員,專案人員要負責對生產廠家的生產進度進行追蹤,還有品質要求、如果是異形加工的,還要解說加工圖面,當然如果沒有把握的話,由主管去解說加工圖面。然后驗收板料,當然如果是異形的加工,最好一開始就要追蹤到位,不要等全部完成再去驗收。生產過程中就要追蹤了。不要像桃木石一案,等全部彷形后,才發現彷錯了位置。那時就來不及啦。
如果一開始,前幾片的時候就追蹤到位,至少損失不會那么大。驗收時要填好驗收記錄,然后把記錄一份給工程部留底,分析備料是否有誤。專案人員一份。然后填寫《工程專案進度表》(這個表格主要是去整個訂單的整體掌控。里面主要包括這個訂單的內容(定單編號、工程項目、石材名稱、數量等)、每天的進料數量、累計進料、每天的大面加工數量(如大面磨、大面燒、大面鑿等)、累計大面加工數量、每天的橋剪數量、累計橋剪數量、每天的小面加工數量(如小面磨、小面燒、小面鑿)、累計小面加工數量、每天的包裝數量、累計包裝數量、每天的出貨量、累計出貨量。
四、 專案人員的廠區跟蹤:
大面加工的驗收(光澤度、平整度)、橋剪后的驗收(尺寸規格、是否有切斷,小面加工標示位置是否正確)、小面加工的驗收(加工位置是否正確、是否合格、到位)、包裝區的品檢與分色。包裝統計及出貨統計。
五、 案子出完貨要統計此案子的成材率:
成材率=出貨成品數/(總進貨量-剩余材料量),同時在《工程專案進度表》的背后將剩余材料的規格及數量寫上去(要包括剩余材料的長、寬、厚、片數、面積數,總面積數)
六、 案子的補料及追加的處理:
案子出完貨并沒有意味這個案子已結案。因為案子的貨物在運輸、搬運、施工中都有損壞的可能。還有在丈量時可以因為漏量,所以案子沒有全部施工完,都有補料或者追加的可能。補料或追加的數量,首先考慮用以前廠區的剩料,如果不足的話,統計一下欠的數量及規格讓采購部去備料。補料是因我們在送交客戶之前損壞,或者我們的產品有些不合格客戶要求補的,補料我們不能請款。追加的是因為客戶的原因造成損壞的。我們還要把數量統計交由業務部去向客戶請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