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當前石材產業市場不利因素的影響,奇臺縣各石材生產企業積極調整產品結構,創新技術、節本增效,轉型升級,發展循環產業,確保企業穩步發展。
1月8日下午,筆者在奇臺縣浙新石材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看到,工人們正忙著用廢棄的花崗巖邊角料,加工路沿石、倒角、條紋地板等異型石材。
“這幾年,石材市場行業確實都是非常困難,面臨好多因素和困難問題,現在我們企業基本上現在走上規模化了,我們也正規化,好多年前原來發毛板,以前都大機器切下的,磨機一磨就可以了,就可以發毛板了;現在我們有新型的設備機器,2017年年底又進了一批設備,全部是異形加工的,在異形加工方面我們多花工夫、要多做點努力、多研究這些異形加工,我們引進了將近200萬元的設備,準備在2018年的3月份開始上,2018年4月份開始生產,這一塊基本上我們一切工作全部到位了”。奇臺縣浙新石材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文高介紹說。
和浙新石材有限公司一樣,奇臺鑫磊石材有限公司在3年前投資建設了一家專業異型石材廠,又引進投資建設了一家專業石藝雕刻廠。之所以花費如此大的投入,是因為一立方米花崗巖荒料,加工成毛板的價值在3500元左右,加工成成品板的價值在4500元左右,加工成異型產品的價值在8000元左右,加工石藝雕刻產品的價值在5萬元以上,這樣既延長了產業鏈,又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和產品附加值。
“閩奇異形的建立,給我們鑫磊石材帶來了很大的優勢,行業上優勢,首先我們延長了產業鏈,增加了我們的競爭能力,使得我們鑫磊石材在2013年之后,在市場相對比較冷清的情況下,還是保持了很穩定的形勢,每年成品跟異形線條的受益大概在5000萬、6000萬,效益非常好,得到了客戶和市場的廣泛的認可。”奇臺縣鑫磊異型石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蔡金泉說。
2017年,奇臺縣為加快石材產業轉型升級,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在石材加工領域多措并舉推進技術改造,石材加工由粗放型向精深加工發展,使產品種類不斷豐富,增加石材產業附加值,現已有10家企業加大投資,完成異型車間改擴建和新設備購置;2家企業在花崗巖礦區建成廢料加工廠;閩南石材公司投資1200萬元引進超薄復合板加工項目已建成。截至2017年底,加工板材1370萬平方米,完成工業總產值19.6億元,加工異型材24.15萬件(套),完成目標任務120%。2018年,奇臺縣將通過延伸產業生產鏈和技術改造等一系列措施,在各石材企業形成傳統板材、異型加工、石藝雕刻、廢粉廢料循環利用的產業鏈,真正達到產業升級和環保——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