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泉商“北伐”路徑漸現
泉商為何馳騁千里,到遙遠的他鄉開拓產業新空間?
把脈近年產業轉移的軌跡,不難看到,隨著石材產業大市晉江、南安對建材加工環節的“騰籠換鳥”,大批泉州建材企業紛紛跨省尋找產業新空間。在這一背景下,黃驊港無疑為他們提供了一個理想承接地。
“過去,我們公司只是在水頭鎮單一發展,隨著黃驊港分公司的建立,將形成南北呼應的雙中心發展模式,可有效形成南北大市場,輻射全國。”在簽約入駐萬國石材商貿城后,南安市嘉泰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宋守玉露出了笑容。這次北上掘金,宋守玉拿下了60畝土地作為黃驊港分公司項目用地。
來自晉江的石材加工商林先生,此次計劃以集團式簽約入駐萬國石材商貿城。林先生說,萬國石材商貿城高起點規劃,將極大推動泉州石材產業優化升級的步伐,“借助全新的平臺,我們計劃豐富和延長石材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的產業鏈,提高每一塊石材的綜合利用率”。
渤海灣畔,當人們鏟起第一鍬土,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氣魄,推進萬國石材城這個石材“航母”,吸引著國內外石材業人士驚嘆的目光時,石材業泉商在其他城市的創舉,同樣令人矚目。
在長三角南通,由泉商計劃斥資125億元興建的東升石材產業園開工一年了。不久前,投資方代表、泉州石材商會會長王尚云專程回到“中國石材第一鎮”水頭舉行招商會,吸引家鄉同行前往入駐,共同創業。
溯長江而上,正在加緊建設的萬畝級麻城石材產業園,則是南安石材企業瞄準當地豐富的石材資源,攜手當地企業一起深耕武漢城市群石材市場。
泉商走出水頭,在全國布局大型石材產業園區,給中國石材協會會長鄒傳勝留下深刻印象。5月25日,在黃驊港舉行的中國北方石材論壇上,鄒傳勝直言,石材產業在市場的拉動下正自南而北、自東而西,向消費中心實施產業轉移,構建我國沿海、沿江、沿邊的石材產業加工集散基地群,一群富有創新思維的泉商正在全國復制水頭模式。
“南有水頭鎮,北有黃驊港!”吳國良一語道出項目的定位,“打造中國最強、最大的一站式石材供應鏈服務平臺,改變當前中國石材市場南大北小的‘葫蘆型’格局,全力促成南北對等的‘啞鈴型’全產業鏈新格局。”
“復制水頭模式。”王尚云更直接地表達了用水頭經驗運作東升(南通)石材園區的決心。
鄒傳勝說:“水頭是中國乃至全球石材加工集散中心,水頭石材產業集群之所以能夠走在全國前列,摸索出一條產業、基地、市場三者聯動的路子,除了鄰近港口,還得益于有一群敢闖敢試的企業家。他們在全國石材流通領域掌握話語權,在發展內生動力的驅動和當地政府的支持下,一批又一批泉商‘北伐’、‘西征’,加快石材產業新一輪布局,便在情理之中,這也是中國石材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南安投資商在江蘇南通建設的東升國際石材城。